是應許之地還是海市蜃樓? 影評<革命路> by acme
文章來源: acme2009-03-03 11:31:35

------ 評電影 < 革命路 Revolutionary Road>
by Acme

這部電影就像紅樓夢裏的那麵風月寶鑒 , 看正麵是一樣 , 看背麵是另一樣 .

看正麵 , 這部電影展現一對婚姻不合的夫妻 , 看背麵它描寫的是人們不甘心被瑣屑的生活吞噬企圖 “ 越獄 ” 的故事 . 看正麵這部電影貌似表現一對美國中產階級的夫妻空虛 , 爭吵 , 各自婚外偷情 , 最後妻死家散 , 看背麵這部電影描寫的是現代大工業化生產的社會下 , 人 , 這個萬物之靈長 , 被整齊劃一 (institutionalized) 個性被泯滅 , 其中沒有完全喪失靈性和憧憬的個別分子如何倍受煎熬 , 最終被戕害 , 更殘忍的是通過他們自己的手 .

電影描寫的是住在康涅狄格州的 Wheeler 夫婦 , 他們有兩個孩子 , 一個漂亮的房子 .

一般的人隻看到女主人公 April Wheeler 是這個小家庭裏不甘心於瑣碎的現實生活的那個 “ 革命 ” 的驅動力 , 而把她的丈夫 Frank 看成那個阻礙力量 . 其實正是他第一次給 April 勾畫了那種充滿靈性的生活 , Frank 從一開始就擔當了 April 精神上的啟發者 . Frank 對 April 描述巴黎 “People are alive there (in Paris). Not like here…. I want to feel things, really feel them. How.is that for an ambition?”(那裏的人是真正有活力的, 不像這裏. 我想地感知世界, 真正地感知世界. 這樣的野心怎麽樣?) 這段話在我看來是電影的 “ 文眼 ”. 這正是 April 最初被 Frank 吸引的原因 , 是他們倆愛情的基礎 . 所以他們是同道中人 . 繁重瑣碎的生活 , 令人厭惡卻要勉強維持的職業 , 頻頻爆發的夫妻爭吵壓得兩個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 , 他們開始想象搬到巴黎一切就都會不同了 , 巴黎成了兩個人心中的應許之地 (Promised Land).

生活對女人是艱難的 , 對男人也不容易 . 女人日複一日埋在瑣碎的繁重的家務之中 , 消磨著青春和熱情 . 男人為了家庭的責任 , 日複一日的去上班 , 一天十幾個小時幹著自己沒有激情的工作 ( 更不要說這個年代女人同時也要上班 ). 影片前部分 Frank 去上班的情節給我印象深刻 . 所有的男人穿著類似的西裝 , 戴著類似的禮帽 , 由各自的家匯聚到火車站台 . 無數的男人坐上火車前往工作的城市 , 類似地看著報紙 , 在同一個車站下車 , 分散到城市的四麵八方 , 為了謀生糊口去消耗這一天的生命 , 天天都如此 . 這個畫麵讓我聯想到一個有名的默片 影片反映大工業化生產的社會對人的異化 . 裏麵有一個鏡頭 , 人們排著隊如行屍走肉一樣進入那黑洞洞的所在 ---- 上班 . 另一邊的人排著對如行屍走肉一般從那黑洞洞的所在出來 --- 下班 . 實在是沉悶壓抑至極 , 卻又形象至極 .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不是每天天蒙蒙亮就開車或乘車去上班 , 天黑黑的時候開車或乘車回來 . 有多少人甚至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 工作的時候 , 在公司我們要適應 professional 的所謂企業文化 , 那就是成為一部高效運轉的大機器裏的一個有效率的部分 , 任何個人化的情緒 ( 愛 , 恨 , 傷心 , 失落 , 清高 …) 都會妨礙這個大機器的運轉 , 是不被鼓勵的 , 我們沒法作為人活出我們的真性情 . 而下了班呢 , 照顧完孩子 , 處理完家務 , 通常已經累的隻能休息 , 以便第二天能有精力去上班 . 我們工作是為了討生活 , 我們生養孩子是為了享受樂趣 , 但是我們的生活在哪裏 , 我們的享受在何時呢 ? 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深思這個問題的 .

“Plenty of people are onto the emptiness, it takes real guts to see the hopelessness.” (太多的人生活在空虛中, 但是承認我們是沒有希望的真是需要點膽量.)

影片中當這對夫婦把他們要舉家搬往巴黎去過另一種生活的想法告訴一個患有精神病的陌生人時 , 這個精神病患者一語中的 , 理解他們的初衷 . 這實在是在絕望中的奮起一搏 , 從令人窒息的 “ 監獄 ” 中越獄的企圖 .


周圍的人對此是什麽態度呢 ? 這對夫妻的鄰居 Shep 和 Milly 是一個典型 . 他們得知 April 和 Frank 的打算後 , 當麵向他們祝福 , 背地裏兩人先是嘲笑他們的決定瘋狂 , 可 Milly 卻不能自持的對著丈夫 Shep 哭起來 , Shep 隻有心情沉重地安慰妻子 . 諸位看官說說為什麽他們這種反應呢 ? 我不同意 Milly 知道自己老公對 April 有感覺 , 所以暗自慶幸 April 離開這種理解 . 因為無法解釋後來 Milly 得知對方沒走成的開心 . 看看能不能用越獄的例子來理解 . 一群同樣在 “ 監獄 ” 裏絕望的人 , 突然看到有兩個人決定奮起一搏 , 冒險越獄 , 其他留在監獄裏的人是什麽心情呢 ? 本來認命的心 , 被攪起來 , 聯想到人家將要過的監獄外的自由生活 , 更意識到自己處境的悲慘和無望 , 於是對別人豔羨的同時自己痛苦 , 惶恐 . Shep 在 April 去世 , Frank 家散之後對 Milly 說 , “ 我們不要再提他們了 ” . 眼睜睜地看到冒險越獄的人付出了慘重代價也沒成功逃出去 , 同在監獄裏的人看了太恐怖了 , 本能的想回避這段記憶 , 寧願繼續欺騙自己活在這個 “ 監獄 ” 中 . 就像 April 大聲疾呼的那樣 , “People never forget the truth, they just get better lying!” (人們從來沒有忘記真相, 隻是越來越善於編織謊言.)

Frank 最後因為接受了一個好的工作 , 放棄了去巴黎的計劃 . 就像兩個相約越獄的夥伴 , 一個接受了招安 , 那另一個則要經曆雙倍的痛苦 --– 緊要關頭被夥伴背叛後的憤恨 , 試圖越獄受到的懲罰 . April 受到的懲罰是精神上和肉體上雙重的 . 她再也無法在她之前的生活裏繼續了 , 她說自己 “can’t leave, can’t stay.” 她怨恨 Frank, 從深愛那崇尚靈魂自由的丈夫 , 到最後對丈夫的偷情無動於衷 , 愛情被生活的際遇就這樣一寸一寸的磨沒了 . 肉體上 , 她自行墮胎導致慘死 , 就是她得到的慘重懲罰 . 有人問 , 她墮胎時候是想自殺還是不想死 ? 我覺得她此刻了無生之趣味 , 對自己的命運充滿憤怒和厭惡 , 隻想不負責任地自我傷害 (self damage), 那怨氣之深比自殺的慘烈有過之無不及 . 她是那麽想好好的生活 , 別人問她 , “you want it out that much?”, 她痛苦的說 “I want it in.” 淘氣的孩子給小動物設一個圈套 , 小動物越掙紮 , 那套就越緊 , 最後小動物因為自己求生的欲望活活的被勒死了 . 這個可憐孱弱的小動物就是 April, 那 “ 淘氣的小孩 ” 是什麽呢 ? 是生活 ? 是命運 ? 是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 ?

那麽 Frank 是個口是心非的俗人麽 ? Frank 真誠地為去巴黎的計劃激動過 . 主人公夫婦生活職業不如意的時候 , 想去巴黎一切都會好了 . April 去巴黎工作讓他休息的計劃是否現實 , 政府秘書的工作能否養活全家其實是很可質疑的 . 很有可能全家到了巴黎也找不到他們憧憬的生活 , 捉襟見肘的日子足以輕易打碎人們靈魂上的追求 , 他們幾乎是一定的要麵臨更多的困境 . Frank 雖然內心是那樣渴望自由的生活 , 仍選擇留下因為他無法拒絕一條看似毫無激情但穩妥現實的路 . 人在得意的時候 , 生活的瑣碎和折磨還能忍受 . 當我們遇到困境時一個想逃離當下的念頭格外強烈 . 總對自己說 , 要是 ….. 樣 , 就會好了 , 比如要是成家了就會好了 , 要是有綠卡就會好了 , 要是孩子長大就會好了 , 要是掙錢多了就會好了 , 要是在國內 ( 海歸 ) 就會好了 …. 最終我們發現新的問題不斷出現 , 我們要不斷地去解決問題 , 奮力掙紮 ,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真的有應許之地麽 ? 是不是到了那裏發現那隻是我們給自己勾畫的一片海市蜃樓 , 是我們痛苦時給自己想出來的精神逃遁之法 ?

電影以點帶麵 , 塑造了一群和 Wheeler 夫婦一樣被生活窒息著的人 . 仔細看 , 鄰居 Shep 和 Milly 是 . 甚至 Shep 對 April 的愛戀都是基於他對 April 那種掙脫牢籠的個性的欣賞 , 雖然他心虛的說 “there is nothing they have we don’t have it here” (那裏沒有什麽我們這裏不具備的). 男人隻有對自己欣賞的女人才會尊重 , 他在 April 麵前是小心翼翼的 , April 出事後 , 他是真心痛苦的 . 電影裏還用春秋筆法描寫了另外一個痛苦的靈魂 . 影片結尾 , 房地產經紀叨嘮房子的事 , 她的丈夫表情呆滯 , 看似在聽 , 其實他悄悄的關掉了助聽器 , 就這樣木然的坐著 ---- 強烈的厭惡和無聲的抗拒 . 簡直是神來之筆 .

電影改編自一個寫於 1961 年的同名小說 . 所以保留了那時候的語言特色 , 簡直是語言的時空膠囊 ( time capsule), 現在聽起來很有意思 . 舉例 :

“They are very trying people to deal with.”

“Just a dollop of water.”

至於我是否推薦這部電影 , 如果你同樣感到生命之虛偽 , 推薦你看 . 如果你覺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怪美的 , 看了隻會覺得莫名其妙 , don’t b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