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記行::北京(二)
文章來源: 明亮2008-11-12 14:44:22
 





不知不覺乘地鐵就換了一號線。當年北京隻有一條地鐵線,東起北京站,西至蘋果園。途經八寶山,公主墳,五棵鬆,木樨地等等。當年地鐵售票一角錢,隨便可以在裏麵打轉。小時候大概記得是去陶然亭公園玩,那個公園裏有挑戰小朋友決心和毅力的所有不安全的大型遊戲,比如雪山,橫斜著成陡峭的60度角,要先趴著石頭邊緣上去,再滑下來,還有獨木橋,真正的一根木頭,走上去晃悠著會直接倒栽下來的。這些遠遠比千篇一律的滑梯轉椅一類的刺激。小朋友心驚膽戰地欲罷不能的去親近,刺激得小心髒怦怦亂跳,而後上癮,和毒品性質有些類似。好像那公園裏,有列呼嘯而過在公園中穿行的小火車。排隊的家長領著小朋友,可以再修一個抵抗匈奴的漢長城。我曾經在矢誌不渝排隊的時候,聽實在站不穩的老奶奶和孫子討饒,“寶啊,咱坐地鐵去行嗎?比這小火車大多了,還跑得更快。”孫子震天動地跺著腳,“不嗎不嗎,就要坐這個小火車。”

地鐵對於我來說,就是無比高級的小火車。當時我那麽熱烈地喜歡地鐵裏麵光潔的大理石柱子,圖案是那樣朦朧飄逸。蘋果園,那是多麽美好的一個地方,我夢想中那地方繁花似錦,熟透的蘋果一串串壓彎了枝椏,小時不知亞當夏娃,要不,那就是我夢想的伊甸園。我們每次都是坐著地鐵去看姥姥,一站一站,地鐵呼嘯著在黑暗中穿行,隱約看見窗外密布的電纜電線。我到了五棵鬆會去找是否鬆樹在哪裏,又覺得公主墳這個地方很不吉利。雖然那裏遍布著各軍區的大院,大院裏真空一樣依舊遵循著部隊的等級,門口站崗的盤問三遍才讓你進去。而一到木樨地,我總是禁不住想起木須肉這道菜,滿口腔都彌漫著灑滿酒香的雞蛋黃花黑木耳。

這就是為什麽我到美國以後,望著高大防空洞一樣的地鐵,覺得特冷酷。這裏有很多線,紅線,桔黃線,綠線,藍線,蜘蛛網一樣,地名沒有一個能讓我想起飯菜香和美麗的花園。他們的名字全是帶著撇的法文,要不就是各種方塊,而且還是和法律有關的,透著寒氣。我當年站在冷風颼颼的站台上,看著冰冷的站名,無比懷念北京地鐵的美麗溫暖和詩意和愛情。

換到了這個熟悉的一號線,在天安門東下了車。出來,天還是蒙蒙的亮,可人卻很多了。大家都要等著看升旗。我沒有專門想來看升旗,卻趕上了。那對兒小夫妻看著手表,連升旗的時間都可以具體到分和秒。他們說,報紙每天會登的。我到的時候,已經遠遠看見從金水橋那邊,走出了英武的軍人。我們隔著街看過去,街邊站滿了人,重重疊疊好幾層,還有幾歲的孩子,手裏舉著小國旗。可到底看不見,因為剛好幾輛旅遊客車,穩穩地停在街和廣場之間的馬路上,上麵的遊客都一邊倒地趴在那邊看得到的窗口,拍照。據說,看升國旗是北京旅遊的一個項目,這些旅遊車老早算計好了時間,特別在那時路過的。

天還是有些霧蒙蒙的,沒有那種透徹的藍,國旗還是一點點升起來,大家都能看見了。很多人歡呼,很多人拍照。打掃衛生的大嬸也站立著休息,後麵還有兩名武警,站得筆直,很帥氣。

廣場的確大,除了擺放的花壇不一樣,其他還是小時候裏記憶的那樣。我們小時候,入隊係紅領巾要來這裏,參觀人民英雄紀念碑要來這裏,去人民大會堂兒童節聯歡要來這裏,慶祝十一國慶要來這裏。而那場著名的動亂,也是在這裏安營紮寨的。那時的廣場,聚集了強烈的青春荷爾蒙,彌漫得嗆眼,淚會不由自主的流。還有紅旗,白饅頭,雨衣,帳篷,頭上纏著白布條,寫著紅字的記憶。天安門裏有太多政治,無比寬闊的長安街,一直都是躁動不安時候,最早擠滿了人群的街道,最先感受見證曆史的地方,就好像那隻遊在春江裏最先知道水暖了的綠頭鴨。

而這天的廣場在清晨中,很閑適。各地來的旅遊團把遊人散落在這裏,很多人都是頭一次來。他們古銅色的臉上有些錯愕,有些興奮。為了導遊方便管理,他們帶著統一的桔色小帽子,列成方陣,導遊一個個清點過去,而他們扭頭還去看那些花壇和建築。有一群歡快的人群,他們統一套著肥大白色的T恤,胸前是7811幾個字,這是一個大學同學30年聚會,他們仍舊蹲成當年照畢業照的樣子,仍舊是一個歡樂的集體,但時間跳過了整整三十年。

廣場上花壇有各種主題,奧運福娃,嫦娥奔月,圍著很多人在照相。廣場上有大字橫幅,拉開去寫著,“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九周年”,“堅持改革開放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鮮紅耀眼。很多人手裏還是舉著國旗,悠然的漫步。隻有我,在和我媽媽,一邊走,一邊嘮叨三鹿奶。而慢慢覺得,這些人群,不遠萬裏趕來看祖國首都的人群,他們製造出的歡樂氣氛,足以壓倒任何媒體,平煤電煤無煙煤,那些連輕煙都算不上。我們有太多的人,每天發生太多的事情,隻要我家的嬰兒還在笑,我會接著帶著全家來看升旗,看花壇,看美麗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也許,這些無關愛國,手裏的國旗很多是旅遊團發的。

那天晚上去中國大劇院看芭蕾舞,回來打不到車,又重新沿長安街走了一遍。國慶期間,這些建築物被燈光勾勒出金邊,瓊樓玉宇般浮在暗藍的夜空中,還是人,人如潮水,綿延不絕地流淌著。歡聲笑語,有很多很多年青人。漢白玉的華表還立著,“據傳,天安門後邊的一對“犼”頭朝宮內,叫“望君出”,是提示“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要一味呆在宮裏,而是應當到民間去走一走,看一看,實地了解民間疾苦;前邊的一對“犼”則頭朝宮外,叫“望君歸”,是提示在外巡視的皇帝不要在民間滯留得太多,因為還有許多國事需要他處理。至於皇帝是否會這麽做,那就另當別論了。噢,我忽然記起來,我們據說是已經沒有皇帝很久了。

 



上麵兩張是天安門廣場過街地道裏麵拍的,有很多這樣的小攤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