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
文章來源: 明亮2007-10-15 18:35:40



由於早熟,我自小就不愛在家呆著。我堅定的認為自己老早就長大了,照這樣每天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早晚會蹉跎的。好在社會給每一個有誌兼幼稚的青年很多機會,包括通過考試來改變以後的人生道路,自古以來凡是膽子小記性好的孩子們都選擇的這條狹窄的道路,我沒能在我們那片混成九龍一鳳,當然就乖乖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拚命的往這條獨木橋上擠。

考高中時候,特地挑選的是那些能住校的學校。住校,那是一個多麽令人神往的生活方式啊。再也不用每天回家聽他們的一遍一遍嘮叨。我可以穿我喜歡的衣服,右手拎著水壺,左手夾著幾本書,清晨在美麗的海棠樹下,念英文,也許會有一個英俊的男孩子,會因此喜歡上我。那些浪漫也許不重要,關鍵是我自己做主了,我就像一隻小鳥,終於飛出他們給我壘的窩,自由翱翔了。

我懷揣著這樣的美好理想,頭懸梁椎刺骨的苦讀了幾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考上了那所可以住校的學校。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看著牛皮信封裏麵,寫的真是自己的名字,偷偷的笑了。在開學前,去那個校園參觀過,林蔭路後麵藏著籃球排球場,那個標準的操場在我眼裏那樣遼闊,如同江南水鄉的孩子見到了內蒙古的草原一樣震憾。而校園裏偶爾穿行的學生們,都是那樣的氣定神閑驕傲無比。我也會是這樣的,我興奮地想。

開學了,當我排在長長的隊伍中交什麽費用的時候,忽然覺得特別的孤獨。舉目都是我不認識的人,他們都有著淩厲提防的目光。而當有人老遠的喊我名字時候,我竟然是顫抖了一下,然後才小心翼翼的回過頭來,好像我是潛逃的犯人,而這個喊我名字我初中的同學,是追捕我的警察。

於是,在住校的第三天,下了課,我也不回宿舍了,直接去找我媽媽去了。我媽媽上班的地方真是離我住校的地方不遠。當時,我在她們單位門口,讓人去喊我媽媽出來的時候,我不斷的對自己說,我就是想看看她,告訴她我還好。可等我眼前出現了我媽媽的身影時候,我眼淚忽然嘩的一下噴湧而出,我媽媽過來摟著我,問我到底怎麽了?她可是記得當初我是怎樣趾高氣揚的奔向自由的情形的,那時我沒有絲毫離家的惆悵。我哽咽著頭一句話是,“媽媽,我想回家。”

這就是我頭一次要求爭取自由的結果。

當然,後來還是越走越遠,基本從高中住校開始,竟然真的離開家了。高中,大學,工作,出國,家對我來說,已經相當遙遠了。

周末打電話回家,我和父母說話早就練就了一身報喜不報憂的硬功夫。我們說說天氣,媽媽又叮囑我要吃早飯,說烙餅很容易,問我試了沒有,我哼哼唧唧答應著,一邊還在換電視台的頻道。忽然我媽媽說,“一個人過也挺好的,你開心就好。”

我聽了,就停住了手中的亂按,想對她說,“媽媽,我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