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13-03-17 21:55:13


今天,送女兒上芭蕾課的時候,我發現原先我經常去逛的那家服飾店要關門結業了。

門口,貼了一封好大的感謝信:“Dear Vancouver......”

我都沒意識到,這家店在這裏已經有8年的時間了。三年前我在這個店裏買過一條背帶的牛仔連衣裙,是一個住在紐約的日本設計師的產品。後來,我便時常去逛逛,都是在女兒上芭蕾課的時候。

店主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瘦高,短發。她的穿著像這一帶很多年輕人一樣,chic and edgy. 隨便什麽套她身上都很好看。我逛得多,買的少。碰到她,總要聊上一會兒。也知道她喜歡攝影,在一個小島的古董店用800塊錢淘到當地一個藝術家用過的哈蘇,隻是太忙,也沒有花什麽時間去玩。

那封感謝信裏,說感謝所有的客戶,因著他們分享生活經曆,快樂和艱難,讓他們覺得這個小店的經營更有意義。小店的客戶,有醫生律師,有建築師設計師等各色人等。

一時間,我有點感慨,進去跟她聊了幾句。離開了一個block, 突然想起來我帶著萊卡,立馬回頭跑到她的店裏,為她拍了兩張。今天,她的嘴唇塗得血紅血紅,隻是我的黑白膠片未必表現得出來。我隻希望我的這卷膠片別出什麽差錯。

這是去年2月份在她的店裏拍的照片和當時留下來的文字。






這家店就在女兒上跳舞課的旁邊。不是一個高尚的地段,這家店顯得和周圍的店麵不太一樣,有點寂寥,有點獨特。每每被掛在櫥窗的服飾吸引,還有寬鬆的擺設。幾年前買過一條裙子,是一個紐約的日本設計師的牌子。今天又撞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外套,也是日本設計師的。不過,讓我多流連了一會兒的是裏麵各種的雜誌,大部分是來自歐洲,好多高品的攝影作品。我問店員是時裝雜誌還是攝影雜誌,他說主要是關於life style.

最近,看到喜愛的攝影作品,心裏會砰砰地跳。





如那封感謝信裏說的,她喜歡這個區的diverse and alive.  的確是,我因著女兒在這一帶上芭蕾和鋼琴,也在這附近越走越熟悉,越來越喜歡。我拍的好一些街片都在這一帶,那個理發師,博客題頭的窗台的花,還有很多。。。


下麵這家咖啡屋是前一陣我的朋友剛介紹給我的,也在女兒跳舞學校附近,簡約,原始,隨意。

用膠片拍的,天然的咖啡色。拍這張片子的那天,我在這裏遇見一位年輕的女醫生,聊了一會兒。下麵是以前留下的記錄。






前幾日,我在咖啡屋遇見一位年輕的女醫生,和我坐在同一個長條木凳上,背靠著木牆,什麽也不做,喝喝咖啡,望望窗外。那時,我在等著接女兒下課。她看到我放在木凳上的法國旅遊書和膠片相機,主動和我聊了起來。原來,她在中學的時候就喜歡攝影,用的是奧林巴斯的膠片機。藝術是她的最愛,但現在研究癌症藥物是她的職業。目前她還沒有時間去撿起曾經的愛好,但我分明看到她說起對藝術的熱愛時那種臉上洋溢著的光彩。說到法國,她說她的父親來自烏幹達,母親是法國人。她出生在烏幹達,2歲後去了法國,後來全家移居英國。在美國讀了大學,拿到醫生的執業證書,後來到溫哥華工作。多麽豐富的人生經曆,讓我羨慕!正是由於她接觸了多種文化,她說她對於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著同樣的關懷。人們都是一樣的,不論來自哪裏。

她也是說,她很喜歡這個區,感覺很自由很隨意。





有時候,一個城市是需要慢慢感受的。人們都說溫哥華很美,可是我覺得她的美不僅僅在於隨處可見的風景,更在於那種滲透在日常裏麵的氛圍,需要住下來,用時間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