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膠片的誕生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13-02-16 17:09:41


不是人類史上的第一張,是俺的第一張。:)



感謝祖國感謝人民的養育,感謝壇子裏毒販子們的毀人不倦,感謝 C80 和天天古狗的臨門一掌,把俺給推進了萊卡或者說膠片這個坑。

去年 4 月底到手的機子,馬上就跑去店裏買測光表。問店裏那個和藹的胖阿姨,有沒有萊卡測光表。阿姨上下找尋之後,跟我說:“親愛的 , 你一定要萊卡的嗎?對不起,我們沒有啊!”過後,一路人甲笑翻了,告訴我萊卡根本沒有測光表, Minolta Meter 已經夠好 。等我發現機子裏可以看到一個或者兩個的三角光標,跑到店裏去問,人家說我這個相機是 TTL 的,不需要測光表了。

其間,學習裝膠卷,估焦(沒怎麽練),裝電池,卸膠卷,一步一步,都挺麻煩挺沮喪的。蟲慶說的那些問題我倒是還沒有感覺到。多謝天天古狗的耐心,我時不時去他那邊 google 一些問題,還有若幹其他人等。。。隻是我這個人急性子慢動作,沒有成果出來!剛開始不是忘了調速度就是忘了對焦,或者對焦之後不知道讓相機移位,還是把主體擺在中間。第一卷拍完我都不敢拿去衝,怕看到自己拍的亂七八糟的影像,直到上個月第二卷拍完。一卷 Kodak 200 一卷 Ilford Delta 400, 店裏麵就要收我 30 多刀,好貴啊!等我去取的時候,被告知兩卷都曝光了,沒有影像。這也太打擊人了,我不敢看不敢看,竟然就一張都不讓我看到了。不過,我至少知道這兩卷安裝都沒有問題。還有,省錢了 ~~~ 店裏隻收了我 6 刀多。:)))


於是這一卷 Kodak 200 很快地拍完,拿去衝了出來。唯一可看的就是這張了。







看看下麵的失敗的片子:







凳子竟然不在畫麵中,桌子幾乎到了“地麵”。這下才知道竟然還有 frameline 之說。






這張也是同樣的問題,兩個小女孩的手腳在取景框中,但不在 frameline 之內了。不過後麵椅子上我的紅包,色彩非常真實好看,我用數碼拍過好幾張都沒法做到顏色完全一樣。



請教幾個問題:

1, 你們街拍都是估焦嗎?

2, 你們會不會每張都記錄用了什麽樣的光圈和速度?還是最後看片子的時候自己也知道大約用了什麽樣的光圈和速度呢?

3,會做一些ps嗎?比如我這裏第一張的下麵一點白色可以用photoshop去掉。

4, 看我這麽新新手,有什麽經驗和心得還請不吝賜教啊 !:)
 

多謝多謝!!看到壇子裏這幾天講萊卡比較多,也拿上來胡說八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