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惠安女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09-09-08 23:13:14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說的就是福建崇武地區的惠安女那種奇特的服飾。而她們勤勞、能幹、善良,長年累月象男人一樣風吹日曬,扛石頭、耕田地,在外人的眼裏,更是增添了幾許魅力幾許神秘。

那些男人都幹什麽去了呢?去之前,我始終有著這樣的疑問!

07 年底回國的時候,我從廈門回來,車子拐進崇武古城轉了轉,隻看到一個穿惠女服飾的人坐在摩托車後麵飛馳而過。聽說,在大砟,有一個惠安女攝影基地,但那是請人來擺拍的,我並不感興趣。這次回國前,我從 Eric Dong 在攝影論壇發的貼子看到,小砟還有原生態的惠安女存在,於是,便聯係了在網上神交已久的好朋友。除了去小砟采風,也想去看看她。

當我好奇地問幾位同行的攝友,那些男人都幹什麽去了?他們有的說,在家裏帶孩子;有的說,出門捕魚了。兩種答案都是對的!

惠安的男人多是長年出海,惠安女們便承擔了敬公婆,養孩子,耕田地,出小海,建房子等裏裏外外的粗活細活,這成了她們的傳統。亮黃色的鬥笠,花布頭巾,青色的露肚上衣,花色不同的腰帶,黑色闊大的褲子,隨著電影或者圖片等媒介,把惠安女勤勞的身姿,鮮亮地映在人們的腦海中。


1,


我們去的小砟,一個很普通的閩南地區的小漁村。閩南的農村相對來說比較富裕,沿路看到的很多大房子,都是用材質很好的石頭建成的。惠安的石頭雕刻很出名的,也有很多的惠安女是石雕能手。



2,





剛進村,就看到三個惠安女在那裏織漁網。我照例上前去問:“我可以拍拍你們嗎?”其他兩位不作聲,隻有她說:“不要拍不要拍!”其他幾位攝友也上前來,用閩南話跟她們交談,她們的態度還是不太樂意。後來,我們把拍的圖片給她們看,她們的態度有所緩和。我說,我會把拍的照片寄來給你。她很認真地把地址告訴了另一位攝友,在我們離開前說了 4 、 5 次:“要記得把相片寄來啊!”我猜想,也許這裏來了很多人,拍了她們,答應寄相片,卻沒有寄。我跟她說:“你放心,我一定會寄給你!”



3,




我很喜歡她的表情,看著相機裏的自己,既純真又急切的樣子。



4,



老年惠安女的服飾和稍微年輕些的不太一樣,還體現在她們的發型上。這裏,隻是一個老人在豔陽下走過。電線杆,地上的紅塑料袋,垃圾等等原本算是很雜亂 的東西,在這裏倒是一個環境交代。不知道為什麽,我自己會看著這張圖看好久。
 

5,


我們去了魚市的時候,已經遲了一步,她們的交易基本上結束了,隻剩下很少的 10 多個惠安女在那裏忙碌著。她們的鬥笠和頭巾讓她們隻要一低頭便能躲避我們的鏡頭,而且不停地彎腰起身進進出出。環境比較雜亂,很難抓住一個清楚幹淨的畫麵。去新疆的時候,我開始習慣了給被拍的人一點小費,可是在惠安卻行不通。當地的攝友跟我說她們不會接受小費 。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她們的保守和純樸,那是我很喜歡的!

很多的惠安女腰間都掛著這麽個手機,而且她們的手機套子幾乎全部是這樣清一色的黑。這樣掛著,雖然比較男性,但不會象我那樣經常找不到手機吧。



6,






惠安女扛石頭的形象也許是最深入人心的了。我們在路上恰好就看碰到一處建房子的小小的工地。很難拍到她們的正麵,她們總是低著頭,回避鏡頭。



7,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在讚歎她們的勤勞的同時,心裏想著:希望她們的女兒都能夠好好讀書,考出去,不要再過這樣的日子。女人就要有女人的生活!

我想我是一種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她們能夠過一種我所謂的“女人的生活”,又感歎這樣的原生態惠安女民俗隻會越來越少。那畢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啊!

聽說,現在年輕的惠安女隨著文化知識的提高,和外界接觸的增加,也不太願意穿惠安女的服裝,也開始走向外麵的世界了。


8,




這是一艘正在建的漁船的龍骨,幾個男人在忙乎著。拍了一張,代表一下惠安男人,也並不都是出海或者帶孩子的,哈哈。




9,

這次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傍晚回頭的時候去看了看蟳埔女,離泉州市區5公裏的一個漁村。蟳埔女常年梳著“香花圍”--在細心盤好的頭發上插上四季各不相同的鮮花,人稱“頭上的花園”。我看過泉州的攝友拍的一些“媽祖巡香”時候的片子,也許是幾百上千個蟳埔女身著彩色的盛裝,頭上是香豔的花圍,手裏舉著點燃著的一把把香線。煙熏霧繞中,色彩奪目,場麵壯觀,讓人驚歎!




我去的時候,天色已暗。匆匆一瞥,也已滿足。臨街的屋裏坐著一個老阿婆,也許是見多了相機,雖是不太情願地,但最終還是給了我一個慈祥的微笑。

我在街上看到的帶花圍的蟳埔女,多是年紀大的。年輕的女人,打扮和我們沒有什麽區別了。老阿婆的頭上,圍著發髻的是新鮮的茉莉花,而後插上幾枝假花。




很感謝我的朋友,還有同行的幾位攝友,讓我看到了真正的惠安女,開了眼界。





音樂《遙遠的小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