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鼓浪嶼風情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08-01-24 14:21:46

學生時曾夢想老了可以在鼓浪嶼買一幢別墅住下,沿著幽深彎曲的小巷回家,推開有些年月帶點鏽跡的雕花鐵門,穿過長長而又清涼的回廊。。。晨昏可以看日出日落看棲霞落彩,夜晚聽著浪打礁石枕著濤聲入眠。。。
 
和老公還在戀愛的時候,也跟他說了我的夢想,他說他會幫我實現。等我來到溫哥華這個在某些方麵和鼓浪嶼有著相同之處的城市,當我時而還會念叨著鼓浪嶼的時候,老公說:你都已經住在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了,怎麽還會想念鼓浪嶼呢?他不知道,有些夢想是會一直留在心底的啊。而當我這次要來鼓浪嶼之前,我給老公打電話,問他:還記得我想在鼓浪嶼買別墅嗎?他回答:記得!我問:會實現嗎?回答:會的!
 
我知道他的回答隻是一種信心,事實上我也並不需要一定要實現這個年輕時候的夢想,但,鼓浪嶼依然是我的所愛,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已去過的和將來要去的。
 
08年元旦前,我帶著兒子,在鼓浪嶼住了4個晚上,真正悠悠閑閑地感受了鼓浪嶼,尤其是老房子。
 

入住於英式別墅


去之前,我讓我的朋友幫我找一間比較有特色的家庭旅館。她真是知道我的,我都沒有多說什麽,她就知道我想要住什麽樣的了。在網上找了些資料後,她又自己跑到鼓浪嶼上幾家旅館看過,最後幫我定了一間。我的朋友和姐姐以為我舍不得住酒店,都想讓人幫我安排,被我婉拒了。
 
鼓浪嶼上麵家庭旅館開了很多,生意大部分都很好。曾有一個加拿大人和一個荷蘭人,租了“觀彩樓”前可以看海的一棟老房子,裝修成很古典中國的風味,吸引很多旅客,生意火爆。似乎是這一兩年的事,房東將房子收回,買出了800萬的價格。據說,也是國內的人買走,當做度假用的。


我很滿意我的朋友幫我找的家庭旅館,就在日光岩腳下,離輪渡約15分鍾的路程。那是160年前的房子,是當時教會建了給英國來的女牧師住的,所以也叫“姑娘樓”。現在,叫“喜林閣”。
 

1, 偌大的庭院,隻有10個房間。這家自07年8月份開張以來,入住率80%以上。我比較喜歡的是,每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據說有的家庭旅館沒有)。這間的價格是300多,不過,因為房間不夠,我們住了兩天小間房,價格200多。


2, 又寬又大的回廊,擺放著茶座,供住客吃飯、看書、朋友小聚等。樓下,還有寬敞的廚房和書房,可以免費上網,自行煮食。


3, 院子裏還有很精致的秋千,鋪著小磚的小路和修長搖曳的茂竹,更是給了這座老房子悠閑風雅的感覺。等朋友們來看我的時候,我就坐在院子裏看書,相機放在旁邊,想等她們一進門的時候給她們一個定格。



迷失幽深巷弄,徜徉老房舊屋
 

鼓浪嶼,僅有2平方公裏,1萬多人,卻擁有鋼琴500台左右,據說鋼琴密度為世界之最。早年,13個國家在島上有租界,為全國最多,島上留下了各國不同類型的建築,除此,早先飄洋過海的華僑匯款回來,依據國外的風格和各自的喜好建了很多的房子。因此,鼓浪嶼又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此外,看了那些書才知道,在鼓浪嶼住過的名人比我原先耳聞的多得多:林語堂、林爾嘉(菽莊花園的主人)、林巧稚、殷承宗、陳左煌等等,現在仍然住在島上的名人還有鄭小瑛和舒婷。
 

應該說,環海、綠樹、建築等環境是鼓浪嶼外在的美,鼓浪嶼的人文和曆史才構建了它的精華和靈魂,而且早已浸染在鼓浪嶼人的日常生活中。星期日的教堂外,也許你會碰見用英文聊天的兩位麵容慈祥的主裏的姊妹;在陰涼彎曲的小巷,迎麵走來的或許就是你熟知的某位名人的後代;這裏還有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喝自己親自手磨的咖啡;初到鼓浪嶼的當晚,我和兒子找不著回旅館的路,帶我們回去的兩位夫妻就是裝扮齊整背著提琴,想必是從家庭音樂會剛回來。。。


我想念的鼓浪嶼,向來不是日光岩,不是菽莊花園,不是鄭成功塑像,也不是任何需要買門票的場所。要看鼓浪嶼,還是避開遊人必經之路,離開喧鬧之處,拐進那些幽深的巷弄吧。拿著朋友幫我買的手繪地圖,我和兒子一間間尋找著曾經風華的那些老建築。

在讀舒婷的關於鼓浪嶼人文的《真水無香》時,看到她說她常常出門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讓我失笑,想著聰明的人似乎總有哪些方麵不太靈光的。而朋友幫我買了一本《迷失 鼓浪嶼》,我剛開始覺得這個“迷失”的意思應該是指“精神的沉醉”,可沒想到的是,鼓浪嶼,這個彈丸之地,的確讓人迷失,讓我常常找不著路,常常是照著地圖走著走著竟又回到原地。於是,我對兒子說:“不看地圖了,我們隨便走,走到哪裏算哪裏吧!”這樣倒好,竟然有時不經意間,我們尋尋覓覓的老房子就赫然出現我們麵前。
 
4, 最喜歡這樣的小巷,沒有遊人,沒有喧鬧,彎彎曲曲,起起伏伏。有時,從院牆裏傳出流水般的鋼琴聲,便會想象著坐在鋼琴前的會是個怎樣優雅的女子,是怎麽推開那鏽跡斑駁的鐵門回家的。。。
 

5,鼓浪嶼處處可見絢爛的三角梅,怒放在牆頭。人說“船屋”牆頭的三角梅最燦爛,我卻覺得掩映在花叢中的木牌別有韻味。


6,這是位於筆山路的“亦足山莊”的台階,建於1920年間,為越南藉華僑許漢所建。它的門樓和石階是鼓浪嶼最大最美的,典型的歐式建築。聽說剛花了1000萬人民幣重新裝修過,現在是寶姿的總設計師居住。我們去的時候,大鐵門緊閉,隻有兒子的小DC可以伸進去拍了幾張。


7,這是赫赫有名的“番婆樓”,被稱做鼓浪嶼別墅中的明星,是西洋風格和中國傳統工藝結合的典範,有多部電影在這裏拍攝過。如今,這裏仍然居住著多戶人家。
 
有一段小插曲:就在離“番婆樓”50米遠的地方,我拿著地圖問一位看似家庭主婦的阿姨哪裏是“番婆樓”,她看了地圖也張望了附近,說她是老鼓浪嶼了都沒有聽說這個地方,然後很熱心地讓我到前麵去問問別人。我隻是往前麵走了一小段路就發現了這個樓,我很奇怪:“為什麽就在這麽近的地方,她竟然不知道呢?”兒子說了一句蠻有意味的話:“因為這個和他們沒有關係!”是啊,這個和他們的生活有什麽關係呢?關心的隻是我們這些外來的人。




8,“番婆樓”的正中間位置的幾間房,被一對因為愛鼓浪嶼而從溫州搬過來的夫婦,《迷失鼓浪嶼》的作者租去,開了間咖啡屋。不過,看起來,生意很清淡,也許就象他們自己所說的一樣,隻是想“花時間”,賣品味,而非賺錢。


9,在“番婆樓”旁邊,眼光越過人高的圍牆,我看到了很別致木格子窗,就爬上對麵的土坡對著裏麵拍了兩張,回來後看書上介紹,才知道這是“西歐小築”,這種以柳條裝飾的門窗,在鼓浪嶼屬唯一,就是在歐洲也不多見了。





10,炮仗花是隨處可見,有的,直接攀援上了高高的樹端。



11,“觀彩樓”也是一座風格獨特的的歐式別墅,因在樓上可以觀賞到美麗的落日彩霞而得名,可是,原本華貴氣派的樓房,現在也隻剩破敗,隻有透過樓頂窗戶看到鼓浪嶼的代表建築“八卦樓”和對岸的現代化高樓依舊光彩。



12,我們從“觀彩樓”的小窗爬到外麵的沒有圍欄的小天台。旁邊就是“春草堂”,是大名鼎鼎的許春草自己設計自己用了35年的時間用一塊塊花崗岩建上去的。許春草,當年曾得到過孫中山授予的一等勳章。而今,他的後代又在樓的前麵又蓋了另一棟別墅,同樣也是可以望海觀霞。在“春草堂”後麵,是英年早逝的著名音樂家許斐平的故居。


鼓浪嶼,小小的地方,幾步之遙都是和名人有關係。曾看到一篇文章說,他和朋友尋林語堂故居不遇,便在一座沒有門,也沒有門牌的老房前坐下休息,回去後看圖才知道,那竟然就是林語堂的故居。




13, 誰能想到,這樣破舊不堪的樓房竟是當年不可一世的小日本的領事館。
 

14,有人說,鼓浪嶼的貓比鼓浪嶼的人口還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是我們隨處可見野貓倒是真的,而且,那些野貓長得和家貓真沒什麽區別,也都幹幹淨淨的。有時,一條巷子裏,迎麵就會碰上三隻野貓。兒子的相機裏,所拍的貓貓狗狗的片片就有好幾十張。曾看到日本一個攝影家說貓喜歡老房子,看來是真有道理的。這是觀彩樓的看管人和她養的貓。


15, 鼓浪嶼的音樂是很有名的,家庭音樂會每周都會有很多,可惜我們無緣前去欣賞。不過,鼓浪嶼音樂廳是對外開放的。原本,鄭小瑛指揮的廈門女子愛樂樂團每周末在這裏都有演出,遺憾的是,我們在那邊的那幾天,沒有演出的安排。那天,我們去的時候,是廈門藝校的師生匯報演出。這樣的機會,可以去體驗一下鼓浪嶼人對音樂的愛好,也可以看出他們的音樂素養和為人的風範。


品嚐美食小吃
 
晚上,有時被朋友接去廈門島上吃大餐,白天,我和兒子就在鼓浪嶼來來回回地吃遍各種小吃美食,肚子總是填得飽飽的。
 

16, “鼓浪嶼餡餅”,不用說,我最喜歡的了。細細膩膩,入口既化。也許有人覺得太甜,我可不怕哦。回去的時候,我本要買兩盒,兒子說不夠。他跟我的朋友說,前一天我們買了一盒,我吃了9塊,他才吃3塊,哈哈!
 


17,葉氏麻糍 這可是很有名的哦,百年老字號了。兒子每次都要買5個,真的很好吃!攤主每天隻賣1000個,一元錢一個,賣完收攤。兒子不理解:“要是我,就會一直賣下去!”哈哈,小財迷一個!這個就是鼓浪嶼人和別處不一樣的地方,其他入巷口幾家有名的魚丸店,天黑後都買不到魚丸了,店主都是說賣完了,他們不會為了多賺點錢而多做點魚丸,或是為了多賺點錢而冒賣不掉當天的魚丸的風險。總的說來,他們保守,也悠閑自得,自有他們的生活風韻!


18,海鮮店 遊人走過的地方,很多這樣的海鮮店,海鮮就這樣擺在地上供客人挑選。這一看就是宰遊客的地方,我是不去吃的。
 

19,這是一家挺有名的餅屋,開了兩家店。兩家我都進去過,可是都沒有去吃。因為新開張的那家裝修得全白色,感覺象個小診所,沒有想吃的感覺。而舊的那家有股菜味,不象是吃甜點的地方。不過,店主在鼓浪嶼可是個名人,在年輕人中玩的東西都是比較超前的。
 


20,

“海天堂”咖啡屋
 
本來,朋友就告訴我鼓浪嶼有一家很不錯的咖啡屋,不過她也沒有去過。我和兒子逛“海天堂構”建築群的時候,在一條拍電視劇的工作人員收工的地方,發現了這個咖啡屋。 肚子一點也不餓,腳步也不累,隻是純粹想感受一下這家咖啡屋。 也是這樣很古典的回廊,是沿著高高的台階走上來的。




21, 屋內的一角。




22, 每棟老別墅,都會讓人有很多關於從前的聯想,想象著當年是怎樣的錦衣簇簇,風華絕代,或是多少的愛恨情愁,離情別緒也曾在這裏上演。





23, 牆上的壁燈,也有一種朦朦朧朧的輝照。


24, 兒子點的冰飲


25, 我要的Latte. 沒想到,在這裏,也能喝上拉花咖啡,而且味道很正宗。
 
過兩天,我又帶了朋友們過來,喝花茶,也喝拉花咖啡。



我看的關於鼓浪嶼的書


26, 1,《到鼓浪嶼看老別墅》 龔潔著

這是一本比較權威的關於鼓浪嶼的老別墅的書,作者龔潔長年研究鼓浪嶼的文史和建築。書裏有很多很珍貴的老照片,很值得一看。
 
2,《真水無香》 舒婷著

在去鼓浪嶼之前,很開心地看到書店裏擺著舒婷的這本書。裏麵都是關於鼓浪嶼的人文,很多的家族故事在別處是看不到的,而她的母親的相片也是在這裏首次披露。我很喜歡這本書。
 
舒婷仍然住在鼓浪嶼她的先生家族留下來的老房子裏,每天清晨她都會沿著固定的路線出去跑步。原先的鼓浪嶼地圖標了她的住址,以至於常常有馬上要趕飛機的讀者前來合影簽名等,後來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在地圖上刪除。

3,《迷失 鼓浪嶼》 Air夫婦

夫愛攝影,妻愛文字,於是,在鼓浪嶼住了幾年後,便有了這本書。朋友給我買的,可以隨便翻翻。
 

還有那本《市場瞭望》雜誌,我是因著裏麵很多鼓浪嶼的照片拍得很有味道,而把書給買了回來。
 
鋪在下麵的手繪地圖,也是朋友幫我買的,挺有味道,可是找路不好用。不怪地圖,鼓浪嶼的路本來就是那樣的,同一路名,成F形的三段路,或是V形的兩段路,有的甚至是平行斷開的。
 

後記:

剛從鼓浪嶼回來的時候,很多的想法和感觸,時間一過,也漸漸想不起來了。總覺得現在的文字和“風情”這兩個字有點距離。看當時拍的相片,也是灰灰暗暗的多。幾乎要放棄這個整理了,總覺得少了點激情。當時住的那家旅館的老板也是一個有著很深的鼓浪嶼情結的人,他說:“因為愛它,忘不了它。因為愛它,希望它永遠都是那麽美!”大概也是基於此,我還是把自己的感受和朋友們分享,謝謝耐心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