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和他的情歌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07-11-08 13:51:04

我真的閉塞。

偶爾我會看到別人用“隻為途中與你相見”這樣的語句,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我以為,這隻是象納蘭容若的“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那樣,被安意如的纖纖玉手點撥後,成為小資們時不時吟唱的古詩詞。某天,又看到人家提到作者倉央嘉措,這個藏族的名字,又讓我誤以為是個象從大獎賽中脫穎而出的歌手容中爾甲一樣,一個新近興起的藏族詩人。


前兩天,看到魚寶寫的西藏遊曆,也用了“隻為途中與你相見”這個標題,我才想到放棄我的“以為”,上網尋找這首完整的詩歌。。。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隻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棄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隻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讀完最後一個字,頭腦裏還沒來得及有任何的想法,眼淚就沒來由的簌簌直掉。

我把我的矯揉的呻吟留給冰冷的硬盤,我從網上找來別人的文字,基本上概述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基本情況和他的詩歌。


以下文字來源於網絡:


"不為修來生,隻為與你途中相遇"。

平生第一次去藏區,就在那山重水複、生死一線的閃念間與倉央嘉措遭遇,他的深情吟唱穿越幾個世紀的輪回,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頓時讓我醍醐灌頂,觸摸到永恒。幾百年以來,不知讓多少讀到它、聽到它的人為之動容。我那時是措手不及,木立當場,懵了。

倉央嘉措,門巴族。法名洛桑仁欽倉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門隅地區?。父名紮西丹增,出身於寧瑪派咒師世家。倉央嘉措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第思·桑結嘉措選為五世達賴靈童後,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藏曆九月從五世班禪羅桑益西受戒,同年十月於布達拉宮行坐床禮。當時控製西藏的蒙古族拉藏汗滅桑結嘉措後,倉央嘉措旋遭廢黜,二十五歲時,作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錯,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傳說他先後周遊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衛藏、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 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解送北京。按官方資料記載,於同年十一月北上途中歿於青海湖附近公噶瑙爾。《倉央嘉措情歌》(拉薩版木刻本)原書集詩六十二首。有的版本有詩六十九首。另有民間流傳的六世達賴喇嘛情歌,達到三百多首。
 
從一些公開的資料看,那麽倉央嘉措出身是所謂的紅教,從他的民族來說,他是門巴族,而不是我先前想當然地以為是藏族。熱愛倉央嘉措的人很多,為搜集、整理他的情歌作了很多工作。在翻譯方麵,有劉希武和曾緘的譯本。詩人伊沙還為最近一個版本的《倉央喜措情歌》進行了潤色。還有很多人將他的作品譜曲,廣為傳唱。專唱藏族歌曲的漢族歌手張勇就將其中一些進行改編、創作並演唱。 

有專家、學者指出,在倉央嘉措熱中,有許多迷誤。他們認為倉央嘉措作為一個出身宗教世家、受過嚴格宗教教育、更是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15歲正式登上六世達賴喇嘛的法座的出家人,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反映自己在缺乏人身自由、身受陷害的特定曆史背景下,懷念自己已故的恩師第思·桑結嘉措,以及佛法修行方麵的心得的。其作品集原文的題目其實是“倉央嘉措古魯”而並非“倉央嘉措雜魯”。在藏語裏,“雜魯”是有規範的,“雜”是名副其實的“情”。而“古魯”的含義是“道歌”,含勸誡意義的宗教道歌。

由於翻譯方麵的原因,以及世俗的誤讀,倉央嘉措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個“情聖”。但這也許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我覺得,讀者自有他解讀經典的權力,況且倉央嘉措為什麽不可以寫情歌呢?為什麽不可以有愛情呢?
 
傳說中:三百多年前,倉央嘉措,生長在藏族和門巴族聚居地,父是藏族,母門巴族,兩個民族的文化相異而又交融。在門巴人的傳說中,太陽名叫“達登旺波”,意謂七匹馬拉的車。從小受浪漫傳說影響的他向往著愛情。傳說他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瑪吉阿米,她有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就像剛剛釀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厭倦布達拉宮內單調而刻板的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浪漫的情人。漫山遍野的大雪,也阻擋不住情人私會的腳步,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留下的腳印,便沿著腳印尋覓到倉央嘉措的寢宮。發現了他的出宮私會情人的秘密,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並把倉央嘉措關壓起來。還派人把已有身孕的瑪吉阿米綁住了手腳丟進了江裏欲處死。我們試想一下,假如倉央嘉措一輩子隻生活在東山頂上,也許他會和瑪吉阿米生兒育女幸福的生活一輩子;假如他一生下來就成為活佛,沒有世俗雜念,不懂魚水之樂,也許,同樣他也會幸福無憂的被供奉一輩子;可是沒有。兩樣對他來說都是惘然。

我相信民間傳說,他一直在家鄉成長到15歲才被選為活佛,不然何以解釋那個向往自由的靈性和人間愛戀的情懷緣何而來。

為了找到這完整的詩句,我費了一番功夫,終於如願以償。
 
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另一個版本的也很美: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隻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  不為覲見  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  不為輪回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嗬!隻為途中與你相遇!拋棄了形象,拋棄了意象,就那麽直接地擊中要害,迅雷不及掩耳,讓你無可回避。

而我,蹉跎這一生的歲月,曆盡世間滄桑,在蒼茫人海中,又是為了與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