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侃:日記 博克 文字 私密性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07-04-27 23:05:24



曾經寫日記寫了很長的時間,好像是從初一寫到大學或是工作後。我知道那時候爸爸常常偷偷看我的日記,隻要哪天爸爸突然語重心長地對我提起某個莫名其妙的話題,我心裏就會咯噔一下,心想糟了,又被他看到日記了。後來,有些事我隻好用一些隱晦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知道就好了,可是這樣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沒有了抒發的淋漓暢快。再長大一些,那時候的心事才是真正的心事了,爸爸已經不會再來看我的日記,可是我卻開始不敢麵對自己內心的最深處,寫下的也不再是完全真實的自己--這個是直接導致我放棄寫日記的原因。此後,燒了好幾次,才把十幾二十本的日記給燒完,沒有任何的心痛和遺憾。

我一直沒有理解自己那一階段的心理過程,也沒有和別人交流過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曆。我可以對別人坦誠,為什麽卻不能對自己真實。好在,這已是過去。現在的我,已不需要日記來承載自己的心情,任憑波濤洶湧,或是千迴百轉,隻交由自己的內心來解讀,來慢慢消化。

然而,人都有傾訴的欲望也都有需要聽眾的時候,從抒發情緒上而言,博克無疑是一個類同於日記的載體。盡管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很愛說話的人,可是我仍然無法放棄文字的訴說給我帶來的快樂。

前幾天一個和我很熟悉卻很久沒有聯係的朋友聽說我也開博,說很想看看我的博克,我的回答當然是不。並不是如她所想的有什麽隱私不能讓熟人知道,隻是我不習慣讓熟悉的人看到我的文字,因為文字比口頭的語言更情感更內心。我隻有兩個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常來我的博克潛水,她們是我可以讓她們看到我的矯情的人。

那個朋友告訴我她曾看到她的一個平時很沉默的男同學在網站上寫的文章,非常幽默,使她很難將文字和現實生活中的人聯係在一起。也許,網絡讓人更自信?或者,有的人的文字就是比口頭表達或現實中與人的接觸更優秀?暫時,我還沒有這樣的經曆,不過目前通過電話的好幾個網友在電話裏給我的感覺和文筆倒是很一致的。

一邊告訴我的朋友我的博克不在她說的那個網站的同時,我隨手就點開了那個網站,而且告訴她我曾有一篇東西被那個網站冒名拿走了,給了我很不好的感受。正說著,一聲怪叫--是我的怪叫,因為我又看到我的一篇近一年前寫的東西又在那個網站置頂了。和上次一樣,又是用了一個好俗氣的ID。不過這次,我除了罵兩聲之外倒也沒什麽惱怒,說的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會傷害到別人,就算有的人的跟帖酸溜溜的,或是有的人根本沒有領會到我在寫什麽而在質問我--當然也不是問我,問那個ID吧,也無關我的痛癢。那都是近一年前的情緒了,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很平淡很平淡。

既然放棄了日記選擇了網絡選擇了博克,就已經不能要求太多的私密空間,這是我自己所願意接受的。

日記,博克,文字,私密性,我到底要說什麽?在這個周末的夜晚,獨自坐在電腦前,聽著纏綿的音樂,在鍵盤上隨手敲下幾句話而已!


附:和朋友聊天的第二天,朋友告訴我,她去那個網站看了,很容易就找到了那篇我寫的東西,當然,還是被她稱作文章。她說,一看就知道是我寫的,因為寫的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她說她很喜歡,因為很生活化。(當然,都是大白話嘛!)我問她:矯情嗎?答:不會不會,一點也不會!(一定是在現實中看我矯情看習慣了!)又問:看到那些人的跟帖了嗎?答:我上班沒空看,不過那個網站的人好像苦大仇深似的,每個帖子都有人說怪話!(這個就是我不愛去那個網站的原因,說怪話倒沒關係,有時整版都是粗俗不堪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