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上菜,拍菜,學攝
文章來源: 小米和小麥2007-02-13 16:16:56


淡鳥大師布置了作業:狗年學攝回顧。說實話,在2007年之前,我並不覺得我是在學攝影,不過要是沒有06年的上菜,拍菜,也就不會有我現在對攝影的興趣。

自從06年3月19號在私房看到愛廚做的小魚三歲蛋糕後,我就開始在私房正式潛水了,想學做蛋糕給我的孩子們。

4月9號,我發了在私房的第一貼,事實上這也是我當網民的第一貼,哈哈,很有紀念意義。(在這之前,我為了試貼圖,在寶壇貼了小麥的兩張照片,我記得是愛寶娘和cicipeng向我搭訕了,把我給高興的。)這第一貼全部是從愛廚那裏學的蛋糕。其中一張就是這個焦糖蘋果蛋糕:

那時我用的相機是2003年初買的OLYMPUS Stylus 300 DIGITAL。大約5、6個蛋糕我用的都是同一個盤子,背景也是同一個桌麵,那個著名的泛蛋青色的桌麵。第一次發貼還是得到好幾個私房大牌的鼓勵,也才讓我有勇氣繼續上菜。

那時,我喜歡把整個菜整個盤子都照進去,而且都是從上往下拍,以為這樣人家可以看得清楚。而且,用的盤子多是藍花底的。以至於發了約第四個貼子的時候,有一個網友說,看得她頭都暈了,整個畫麵泛藍色。當時還有點不好意思,讓人家看了難受,如果我找得到這個網友,我一定要狠狠地感謝她,因為她讓我明白我的菜有這麽難看。

5月23號,我又發了一組菜圖,現在再回頭去看,連我自己都不願意多看兩眼。不過還是頑強一點拿一張出來吧:

就象這個魚一樣,我拍的幾乎每個菜都是是掛在牆上,都是呈青藍色。所以我再看到我上麵的那個焦糖蘋果蛋糕時,我很奇怪當時怎麽沒把蛋糕也掛起來呢?

淡鳥大師在我的帖子後麵跟了句:最喜歡那個炒蜆!試著變換一下拍攝角度,直上直下地拍畫麵比較平板無趣。看你那張糖醋鯧魚,從側上方一拍,縱深感就出來了,這樣富有立體感的菜圖更加誘人!菜做的都很不錯,再讚一次;=)

其實在這個之前,我已經注意到Chiccooking的菜圖。她總是似乎很隨意地在盤子邊放一本書或是雜誌,給我一種時尚的感覺。這種隨意實際上透著她的審美和用心,是我非常喜歡的風格。但是我沒有想到那種的氛圍和美麗也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手展現出來,也可以在學習做菜分享美食的同時把自己的一種的心情和感覺傳輸給他人。真的很謝謝Chiccooking的片片,是她的作品讓我真正燃起對持續拍菜上菜的興趣!

同時,我也在5月初的淡鳥大師的上的一組菜中,由那張曾被葉脈看成是蝦的小土豆的菜圖中,看出這個大師好像還是會攝影的。既然大師給了我這幾句很有幫助的話,我就適時地提出要淡鳥大師開班教學,雖然他“嘿嘿”地表示了謙虛,但還是在後麵和霓娜的談話中說了一些我覺得很有用的話:

其實傻瓜機很適合拍這種菜圖的。一是因為我們在網上看圖,一般圖都不大,所以對畫麵resolution要求並不高。二是傻瓜機對相片進行的處理使得相片色彩一般比單反機更為豔麗(也就是說你不ps也被ps了,不由你控製)。三是傻瓜機特有的景深大的特點適合大多數菜圖(也就是說畫麵很大一部分都會很清晰),大景深再和傻瓜機都有的微距功能相配合,甚至可以算是傻瓜機照菜的一項優勢。

因為菜圖的菜往往占據了圖片的大部分,那麽用模糊的背景來突出主題(那盤菜)也就不是很必要了,除非你要突出表現的隻是一盤菜中的某一部分。

葉脈的菜圖,多數都是整圖都在聚焦範圍內的,而且往往她的菜在圖中占的比例相對也並不大,可是沒人否認她的菜圖張張漂亮是不是?我認為隻要不把背景的裝飾弄得比菜還吸人眼球就問題不大。

最簡單的減小傻瓜機片片的景深,使圖中有實有虛的辦法:1。用最大的光圈(F值最小的時候),這時候要用相機的光圈優先或手動模式才可調光圈,不能用auto模式;2。用最長焦段來照,比如如果你的相機的最大zoom (optical zoom)是3x,就用這個3x照;3。盡量在可聚焦的最近距離照,(用macro或super macro).

傻瓜機裏的“ps"也有一點點東西是自己可以控製的,比如有些機子裏在效果設置裏可以有“鮮豔"色彩(vivid color)和加強銳度(sharp/sharper/sharpness?)的選擇。

我曾經把這幾段話發給私房的兩三個姊妹,希望對她們有幫助。可是我今天再看看的時候,發現我自己都沒有好好執行,是怎麽回事我也想不起來了,懵!不過,從那以後,我拍菜就是做了兩個步驟:關掉閃光燈,調MAC到ON。就這樣,菜圖的效果就明顯比原先好多了。6月5號的“結婚周年晚餐”時,我記得淡鳥大師說:“進步真快!”--好聽的話我也是記得很牢的,也要狠狠地感謝一下!

拿一張圖出來看看:

夏天回國了近兩個月,就老想著買單反機。所以8月份一回來等不及到網上征求大師的意見就自己去店裏買了尼康的D50加一個18-55mm的套頭。

當時我買的時候就已經有好幾個比D50更高級別的單反出來了,有點後悔沒有事先請教大師和葉脈之外,還有點後悔沒有買個高級的傻瓜機,因為剛開始用單反的時候一點也不順手,拍出來的效果還不如傻瓜機,不是對焦不準就是白平衡有問題,而且單反機對光線的要求更高,家裏現成的好幾個燈試過效果都不是很好。這個時候還是要謝謝淡鳥大師的鼓勵,我發現我可以編個淡鳥語錄了:

其實可能每個剛用單反的人可能都有過這種感覺:怎麽拍出來的東西老是還不如傻瓜照的?這個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單反機相對傻瓜機來說對相片的處理很少,就是機內PS,也就是說要想單反出好片,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PS技巧是必須的。另外還有傻瓜機的一個特點是景深大,所以總是顯得很清晰;對傻瓜機pp的鮮豔色彩習慣了(機內ps的結果)反倒一時不適應單反拍出的更真實的色彩等等。當然單反對技術要求較高,在你比較好的掌握了這些技術之前拍出的pp不如傻瓜的是很正常的。這須要一個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急於求成往往欲速不達。需要確信的是,單反的功能強大,在掌握技術的前提下,一定能拍出比傻瓜機更漂亮的pp的。(連標點符號我都沒改過!)

再次謝謝淡鳥大師這前前後後給了我很多問題的耐心回答,還有謝謝葉脈私底下時不時傳授一點她的拍攝經驗,比如,用紙板做背景,在旁邊放個側光板幫助反光,還有她的用光等。更謝謝她用心思發了一個初級PS的帖子,讓我從11月20號發的一個帖子開始用了她教的三步:縮小圖片,調整光亮,初級銳化。還用了偶然MM教的在帖子上寫字,用衣帶姐推薦的光影魔術手加邊框。

也就是他們耐心的指導和無私的傳授,才讓我這個原先連上傳圖片都不會的菜鳥有機會跟在後麵一步一步地學。這張糖醋排骨是我第一張經過調光亮和初級銳化的圖片:


還有不可以漏掉的是,我在11月初買了個尼康50MM F1.8D D的定焦鏡頭,這個很適合拍菜和拍人像。12月初,我買了個三角架,開始用光圈優先的模式。在那之前,我用的是AUTO功能,所以說還是把單反當傻瓜用。現在也隻不過比傻瓜進了一步,對相機所了解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幾個功能鍵。隻有從07年初,我才真正找時間到攝壇潛水,認真看大師推薦的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我才真正認為我是開始學攝影了。

雖然每次發貼大家都給了我很多的鼓勵,但我自己知道我很浮躁,最近這段時間我並沒有進步。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片片就隻有這張芋頭飯:

那天我是下午提早把飯做好,老公出門接孩子,小麥還在睡覺,我可以很放鬆地拍照,不用擔心孩子們在旁邊跑來跑去碰了我的相機我的菜。而且當時是下午3點多,光線很好。這是我第一次嚐試用逆光。我曾從一本菜譜上看過逆光的圖片,很吸引我,可是一直沒動手做。是櫻的一張逆光提醒了我,謝謝櫻!這張片片不論從光線或是色彩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風格,雖是偶然得之,也讓我很高興!

一月下旬,一衝動買了尼康18-200mm VR的鏡頭。

一是忙,二是不夠勤奮,至今為止才出門拍過三次,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相片。前一段溫哥華盛傳要有地震,當時我頭腦裏想的除了隨身帶足孩子們的東西外,就是要把相機帶上。相機要是丟了再買估計我老公就沒有那麽支持了,哎,我怎麽忘了,隨身帶相機還可以拍下震後第一手資料啊,哈哈,畢竟還是沒有這個頭腦!

很羅嗦地做了這個總結,很感謝大家的幫助,雖然我所學所知的還隻是那麽點點,但我很珍惜現在能夠對攝影這個我很多年前想興趣沒有興趣上的東西真正產生愛好,還很喜歡現在有這麽一種大家一起學習的氛圍!

2007年,我真是該學攝影了!



                                                                (未經許可,請勿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