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呼倫貝爾(4)--呼和諾爾草原
文章來源: 雲林2006-08-18 23:32:06
 7月14日 呼和諾爾草原
 

在海拉爾,我們采訪的最後一站是呼和諾爾草原.
從海拉爾市出發不足一個小時的路程,這裏已形成了草原民俗度假村.在這裏我看到了遊牧民族的濤馬絕技及摔跤. 第一次看到野生的馬群,試想,200匹馬一齊在草原上奔騰是一種怎樣壯觀的景象呢?套馬人(一共4人)先是騎馬接近馬群,把馬群往遊客的方向趕,隨著馬群的接近,腳下的大地發出沉悶的聲音,這種聲音逐漸增大很像山洪暴發,像錢塘江的觀潮,氣勢磅礴.找到一個機會,其中一人就手持一支前端帶一個繩圈的長竹竿闖入馬群,幾次出手,套住馬時立即拉緊繩子,於是幾個人一齊圍攻這匹被套住的馬.最後給馬掛上鞍.隻見一個人一個空中飛躍騎到馬背,接著一個俯身在大家把心提到嗓子眼時跳馬人竟拾起了掉在地上的馬鞭.成吉思汗的子孫實在是繼承了好多草原上的人的優良傳統.耿直, 誠實,勇敢,純樸, 熱情,豪爽,奔放...我實在很愛這個騎馬的民族,愛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就在草原上長大的人們有著草原一樣寬廣的胸懷,來到這裏實在讓我感到一種從未感到過的全新的感覺,覺得逐漸遠離那種我熟知的喧囂的環境,更接近我夢中見過的世外桃源.可能因為我是北方人,骨子裏就比較欣賞這些,所以像現在每天在日本人堆裏混養成的許多壞習慣諸如AA製之類,我還是覺得比較別扭.

接下來是看摔跤.和日本的大相撲不一樣,沒有土裱(單人旁),並且要穿一種帶護背和護腕功能的博克服.還要穿長及膝的蒙古靴.比賽前要跳鷹字舞,內蒙的人都會跳這種鷹字舞,因擺的架勢很像老鷹而得名.取勝的一方在結束時還要再跳一遍. 不經意之間,發現草原上有很多不知名的各種各樣的小花.采了好幾朵夾在書裏,到底還是剛畢業的學生.這種浪漫的事不曉得自己現在還做不做得出.做不做浪漫的事及做多少可能或多或少能反映一個人心理老化程度.草原上的草並不像我想象中的草原那麽綠那麽深那麽密,7月中旬的草原卻是那種黃綠色,草會及膝,清晨稍微出去走走就會沾濕整個鞋和半條褲腿.

午餐還是手扒肉,還和昨天一樣一邊喝白酒一邊自己動手拿那種蒙古刀割眼前的一大塊硬硬的羊肉.喝酒,吃肉,唱歌這是蒙古人的好客方式.以後因為工作關係去過很多地方再也沒有感受到這種火一樣的熱情.一般是在飯桌上酒過三旬後會開始輪番清唱.日語中叫唱歌跑調叫音癡,比把手紙當作信有道理的多,白癡是什麽也不知道,音癡就是音樂不知道,挺有道理的.橋本每次唱之前都要強調一番自己到底音癡到什麽程度,然後開始唱<<花>>,這原本是衝繩縣的民謠,就是後來被周華健翻唱的花心.橋本的意圖很明顯,唱一首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歌,事實上除了我和幾個懂日語的人以外大概沒人聽得出.這成了蒙古之行的小笑話,十天裏唱了不下二十次.因為留下比較深的印象就寫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