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給我回帖啦!
文章來源: 十三姨夫2010-03-09 14:40:19

有人給我回帖啦!

十三姨夫

寫了點兒東西貼在博客或者論壇裏,總是巴巴夠夠等著有人回。這個習慣到今天也沒改過來。

剛上文學城那會兒,費了半天勁終於憋出一首酸詩。找了個論壇扭扭捏捏地貼上去。然後就是那百爪撓心的漫長等待:自己一天登錄看八回,每次上去前還惴惴不安。貼子掛了一天都快涼了,不過區區二十下點擊,其中還包括我自己那八下。再看左鄰右舍:帖子被點了幾百次不說還帶著不少稱兄道弟的讚美和打情罵俏的回帖。

我一怒之下,自己狠點自己五十下,毅然下網。

幾天以後,心裏又癢癢起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再去看看吧。


有人給我回帖啦!

 

我感動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雖然回帖隻有四個字“角度不錯”。一看就知道是文壇的泰山北鬥,撇著大嘴叼著煙卷,在百忙中提攜後進青年。他老人家親切而溫暖的麵容立刻躍然屏幕上。從此以後,我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回帖,不敢專美,現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共鳴帖:
在網絡的大千世界裏,有人仔細讀了你的文章,並留下簡短的文字,對於作者無疑是莫大的鼓勵;
平常默默潛水的人,突然冒泡說話,一定有什麽非說不可的心裏話。雖然彼此素不相識,雖然相遇完全出於偶然,但正是這種冥冥中的緣分一下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也許我們曾經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也許我們生命中曾經走過同樣的軌跡,也許我們曾經讀過同一本書……以前在北京上下班坐地鐵,常有小販在車廂裏賣報紙。一天下班,我正坐在晃晃蕩蕩的車廂裏發呆,突然聽到叫賣聲:“《作家文摘》《作家文摘》,最新一期的《永遠有多遠》!”我抬起頭遇到了同樣懵懂繼而又有些驚訝欣喜的目光,一個女孩在對麵的座位上對我微笑。雖然沒有語言,一部小說卻在兩顆陌生的心之間架起了一座虹橋。每次坐在搖晃的車廂裏,我都會想起那驚鴻一瞥和會心一笑。


口水帖:
有些論壇為了鼓勵像新來的發貼者會派出一些馬甲回帖,有些作者為了在論壇裏積累人氣也會見貼就回。因為每天需要瀏覽為數眾多的帖子,他們不可能仔細閱讀,因此回帖的內容基本浮於表麵,無非是“頂”,“好”,“喜歡”,“板凳”,“沙發”之類。這樣的回帖對於作者雖然略微止癢卻總覺得心有不甘。我建議為了博得作者的好感,可以隨便找原文裏的一句或者一段copy and paste。當然也別太隨便了免得傷了作者稚嫩的小心靈。當年如果上過新東方考過托福,文章看不懂的時候找關鍵句的本事應該還記得。原文一帖,就像魯迅寫的:”啊呀!這孩子啊!您瞧!多麽……哎呦!哈哈!嗬嗬!哈哈哈哈!”作者一定認為會幸福地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很強氣場的強烈共鳴貼。


嗬嗬貼:
如果統計回帖裏最常用的兩個字,一定是“嗬嗬”。它的變體包括“HaHa”,“嘿嘿”等等。但是你也不知道回帖的人是獰笑,是奸笑,是嘲笑,是傻笑,還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每次見到“嗬嗬”兩字總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另外,有些有經驗的回帖者對樓主進行調侃的時候,會在結尾加上“嗬嗬”兩字,表示我在開玩笑呐,您別誤會;當然也有罵了人還牽強附會地寫上“嗬嗬”,暴露自己外強中幹的本質。


高手點撥貼:
我不得不承認這種帖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倒不是高手可遇不可求,高手是相對的,隻是願意出手點撥的高手少之又少。舉個不太貼切的例子,有個小孩子在學騎自行車,旁觀者點撥了一句這個小孩兒馬上找到了平衡。不過這個小孩子不但不感謝,還反咬一口說旁觀者剝奪了他成長的樂趣。聽上去多像性騷擾啊,高手們還是躲遠點兒吧。當年在寫酸詩的日子裏,我遇到過一個女孩子,她對我的點撥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句隨聲附和,而隻有我明白一個字的改變完全提升了整首詩的境界。後來又見過幾次,她還是一副嘻嘻哈哈,沒心沒肺的樣子。


顯擺貼:
和善意的補充信息帖不同。這類回帖主要為了顯示回帖者學識淵博或者與眾不同的見解。如果提到塞林格,他會說:“哥們在文革裏就蹲在茅坑上看《麥田裏的守望者》了!”如果提到趙本山,他會說:“趙本山根本不像你們說的那麽粗俗,他隻是一個喜歡二人轉的鄰家大男孩。”這種顯擺貼和高手點撥回帖不同在於回帖者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抓住文中某些細枝末節大作文章,最終目的就是要說明:“哥全懂,哥就是大拿!”


拍磚貼:
你一定記得王朔小說裏這樣的場景:胡同裏對麵走來個小痞子,目光凶狠地瞪著你。你看了他一眼,他立刻抄起一塊板磚:
“跟大爺照眼,你丫找死啊?!”這種貼多半是因為原帖裏涉及政治或者觸動了某些讀者的敏感神經。很早以前我寫過一個關於芙蓉姐姐的帖子,上來就有人拍磚,“老拿芙蓉姐姐說事,煩不煩啊!”遇到這種貼,我一般就忍了。我給自己開脫的理由是:再回帖就是一場兩敗俱傷的爛仗,上網不是來打架的。But to be honest,我的戰鬥力很差。

居高臨下貼:
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生來就認為真理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和顯擺貼不同,他們根本不屑於和你談論任何內容和細節。上來就是一副造物主的樣子:“還有那麽點意思”,“你可以繼續寫下去,再過二十年也許可以達到我小學二年級的水平”,“你在業餘的裏麵已經算不錯的了”。對於這種帖子,您就全當沒看見,千萬別招惹。我曾經一時衝動回了一句不大恭敬的話,這位中央領導式的人物立刻改坐地泡了,開始沒完沒了地發各種胡攪蠻纏貼。和拍磚貼不同,你和他們根本沒有道理可講。好在網上獵物眾多,這位領導終於棄我而去了。好險呐!

掛一漏萬,草草收筆。其實論壇和博客裏每個回帖我都仔細讀過,因為那是一麵麵鏡子,讓我照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