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繼續
文章來源: 兩隻黃鸝2006-12-14 09:10:05
非常高興YY終於不甘情願地拋出了爭論這樣的字眼,在他爭論之前,他不過是“避免"了這樣的爭論, 當然他並不是自以為是,No, not at all. 他不過是說主流思想。

現在的問題時,既然某某在爭論之前有意避過了容易引起爭議的觀點,看來他是知道這些爭議的嘍。

然而他在爭論中似乎從來沒有提到過,當然也許他不自以為是的認為所謂的主流就是不容爭議?等到別人出示證據了,他開始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當初是有爭議,但是這並不等於所有有爭議的東西全是相對論。

同樣,相對論在被爭議的時候絕對不是主流,而它所引起的爭議也正是因為它的假釋有它的出奇之處。無論如何,愛因斯坦在爭論的時候不會說:“這些假釋是主流,你們自己去查吧”這樣不自以為是的話。

芮傳明、劉迎勝當然是寫過不少文章,其中有提到《胡馬和中國文化生活》,《中國古代外來文化和宗教》, 但是這個古到底是怎麽個古法,我們是應該問問的,所以我還是希望YY提供原文。在讀到他們的文章之前,我並不質疑這些教授,但是我顯然有理由質疑YY, 因為他非常肯定的東西總是最後變得不了了之。

接下來轉一篇有關描述:

中國北方遊牧起源問題初探
邵 方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重慶400031)


與朱開溝晚期文化麵貌類似的考古遺存還有陝北清澗李家崖古城遺址,此外,在山西柳林高紅、陝西綏德薛家渠,以及延川、洛川等地也都發現了該文化的遺址。有些考古學家稱這種廣泛分布於陝北與晉西北的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為“李家崖文化”或者“鬼方文化”。L18)李家崖文化在經濟類型上可能是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的混合經濟。生產工具中有銅製的斧、锛,石器有刀、斧,玉器有鏟、刀、斧,骨器有鏟,皆顯示出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另一方麵,在李家崖古城遺址中還發現有馬、牛、羊、豬、犬、鹿的骨骼。屬於李家崖文化的陝西綏德薛家渠遺址,出土的獸骨據稱是以牛、羊骨最多。“

評論說,這裏明顯提到馬的考古化石,雖然牛羊為多。

其次,馬的馴化和傳播是歐亞草原遊牧興起的關鍵。早期遊牧人群是以馬、牛、羊為主的專業化遊牧人群。因此,馬、牛、羊的馴養史與遊牧的出現密切相關。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發展出的農牧業兼營的混合經濟為遊牧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在夏家店上層文化中,從動物遺存以及出土器物上的動物形象來看,除了當地原有的家畜豬、狗、牛、羊外,也出現了馴養的馬。李家崖古城遺址中的動物遺骸有馬、牛、羊、豬、狗、鹿。因為有車馬器的出土,無疑在李家崖文化中已有馴養的馬了。

已有學者指出,馬被認為是草原遊牧的象征,馬的馴化和傳播是歐亞草原遊牧興起的關鍵。已知最早馴養的馬出現在東歐。[20]在烏克蘭南部 Dereivka村Sredni stog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馬骨和六個鹿角式嚼子。研究表明,馬正處於被馴化的過程中,主要是食用,也開始用於騎乘和牽引,其時代是公元前3500—前3000年。1956年,古姆巴特斯(Gimbutas)曾提出“庫爾幹文化”的概念,用來描述靈活機動、騎馬好戰的父係氏族部落文化,以區別歐洲古老的定居、和平的母係氏族文化傳統。庫爾幹文化是印歐語的源泉,是原始印歐人或雅利安人的創造。1985年,安東尼完成了一篇以馬的馴化為主題的博士論文。他將馬的馴化和印歐語的起源看做是庫爾幹文化的兩個組成部分,並且指出馬是導致印歐語廣泛傳播的關鍵因素。在馬被馴化的同時,適應馬拉的車也應運而生。一輛牛車一天行程不過25公裏,而馬車可以輕易超過50公裏,使人類在其曆史上第一次能夠以超過自己的速度進行長途運輸,從而導致了陸上運輸的革命。

評論說,這是關於馬的論文的引用,閱讀原文,我們知道那是一種假釋,在近來受到的質疑越來越多。

這裏明顯提出馬在李家崖文化中已經存在了。

第三,外來遊牧文化的傳人是我國北方遊牧興起的原因之一。

馬在草原遊牧中具有決定性的地位。關於馬馴養的起源問題,大多數學者認為東歐、南俄及烏克蘭一帶的歐亞草原是馴養馬的原生地。在中國,馴養馬較為可靠的考古學證據所顯示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或略早,因此,從馴養發生的時間順序上看,似乎也支持遊牧文化是從西北方傳人中國的看法。當然,已有的考古學證據並不排除中國北方馬在本土馴養的可能。考古資料顯示,野生馬在新石器時代曾生存在華北及北方草原地帶。《史記》中也記載著匈奴人的畜產中有捕獲的野馬。直到近代,蒙古野馬還是世界上惟一的野生馬種。

但是,目前在長城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發現的最早馬具如馬銜、馬鑣來看,均表現出其來自北方的文化因素,到了春秋時期,中國長城以北的北方地區的馬具仍接近南西伯利亞馬具的風格。中國北方地區的“北方青銅器文化”或“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文化”與流行於歐亞草原上的同類器物在風格和工藝上是一致的。由於地理上的接近,以及有南俄草原特色的動物紋飾主題早已出現在中國的北方青銅器文化中,因此,草原遊牧的技術與觀念很可能在此時(公元前六世紀或略晚)影響中國北方地區遊牧的產生。[11](P410—412)

評論說,這裏提到原因之一的說法,最後說這是公元前六世紀的事情, 商朝至少是公元前11世紀了,商朝的文字已經是信史了,怎麽可能會反而受到匈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