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不是孔孟之道
文章來源: 兩隻黃鸝2006-05-09 10:19:55

  桃葉網友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美國人也很講禮。

  根據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了一個想法。根據桃葉的說法,禮不是孔孟之道,文化不是孔孟之道,道法自然的文化和禮都不是孔孟之道,反過來孔孟之道是違反道法自然的文化和禮的,而我批判孔孟之道的核心原因就是為了這個。

   我們先借一下江上一郎的“雨後春筍”的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春筍在風啊雨啊的吹吹打打下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春筍無法阻止人把它砍了下來當食物吃,無法阻止大熊貓把它當點心吃,無法阻止毛毛蟲爬上去咬它,無法阻止花花草草奪取它的營養,無法阻止野火的燃燒。。。一句話,道法自然的春筍必然受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批判。

   批判也是道法自然。

    那麽孔孟之道呢?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1],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對於別的文化充滿了歧視,充滿了道德說教,具有吞噬別的文化的傾向。所以孔孟之道已經不再是道法自然的禮也不是道法自然的文化,它變成了一種社會道德的束縛,有的人自覺地束縛自己,有的人把它用來束縛別人,這大概就是我批判的原因。

    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當然有必要指出這種問題的發生發展和原因。這種行為不但有助於文化科學的發展,甚至有助於儒家自身的發展。我們不希望看到再一次因為政治的原因把孔子和孟子說的話當做洪水猛獸,不希望因為孔孟之道讓一切文化都受到了株連,就必須批判孔孟之道自身的缺陷。

     關鍵在於就是讓孔孟之道在社會中有一個合適的地位,不是變成包羅一切,淩駕於一切之上的“道”。

     那麽禮是不是孔孟之道呢?我認為禮不是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是曆史名詞,我們不能把它之前和現在存在的他國擁有的禮稱為孔孟之道。

     為什麽要有禮?就是為了讓大家相處融洽,所以一個人相處就不需要禮,兩個人相處的禮就比較簡單,一群人相處的禮就必要嚴格,不同的氣質的人相處禮就比較熱鬧,這是道法自然的禮。但是孔孟之道的禮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非常僵化的,傲慢的禮,必然會引起文化的衝突。

     為什麽呢?我們再從桃葉的例子說起。美國人也很講禮,但是我們能不能對美國人說這個禮是孔孟創造的呢?不能。 如果你非得強調孔孟之道,你有可能被解釋成歧視。所以我相信你們明白,你們把禮解釋成孔孟之道隻會對中國人說。事實上對中國人也必須小心,因為很多少數民族同胞根本就不喜歡這樣的說法。(我沒有仔細統計過台灣老鄉要求台獨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這個文化原因,這個孔孟之道必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為什麽呢?對於自己祖宗的崇拜是道法自然的文化,如果非得把他們原有的禮和文化說成是孔孟之道,他們當然會覺得受到了歧視。

    中國人有句俗話“入鄉隨俗”, 這是文化,也是禮。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禮,關鍵在於我們進入他鄉的時候希望獲得別人的友誼,要想獲得別人的友誼就必須接受別人的文化風俗。即使是國家的元首,除非他帶去了他的軍隊,否則就必須尊重別國的禮,否則他可能受到冷遇,甚至引起仇恨。如果進入別的文化還非得強調“孔孟之道”的禮,就很有可能碰壁,所以禮不是孔孟之道。

     同樣,我們在網上相處,最好的就是大家舒適,如果你非得用孔孟之道的某種禮節來強加在別人身上,就會產生矛盾和不愉快。 這恰恰是違背了孔子總結的“克己複禮”。

    所以,禮不是孔孟之道,強調禮就是“孔孟之道”必然就會產生爭論,矛盾,仇恨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