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肢
文章來源: 裘教2006-12-24 21:08:18
胳肢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無論我們自己怎樣胳肢自己,都不會覺得癢。可要換了別人來胳肢,那就會覺得奇癢無比,忍俊不禁。由此看來,人的構造中,一定是隱藏著某種機關:如果想要產生源自靈魂的觸動,則一定得依賴於與另一個完全獨立的,真實的個體的互動才可以辦到。換句話說,要獲得癢的感受,並且發出咯咯的笑聲,則必須靠另一個人對其“胳肢”才行。也許這就是為什麽人不喜歡孤獨的生理學原因,因為一個人自己是無法開心地笑的,即便笑也一定是源於與外界的互動,或讀書,或聊天,否則便是傻笑了。倘若俞伯牙沒有遇上鍾子期,就不會有伯牙摔琴謝知音這樣的千古佳話。

人是群居動物,這點誰都知道。可人為什麽是群居動物,卻誰都不甚了了。就像隨便於人群中問一個人為什麽要孩子,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許多時候,人隻知道該做點什麽,至於為什麽會這麽做是不去管它的。其實這也沒關係,此即謂: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群居的反麵就是離群索居,其結果就是孤獨,它給人帶來的是痛苦,而不是歡樂。為了擺脫孤獨所帶來的這種痛苦,人們就必然會趨眾合群。相反,倘若孤獨給人帶來的是充實,幸福和喜悅,那麽人類一開始必然會離群索居,現在的社會化就是不可想象的,那就真的會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了。

既然群居是一個既成事實,會不會是某種與胳肢的生理學機製相類似的東西在起支配作用呢?可說到底,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們了解思維的本質嗎?我們了解情感的本質嗎?我們了解美的本質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東西,我們隻能感受,隻能描述,卻無法深究。

人類不正是基於相互的“胳肢”所產生的互動,才能感受到自己在更廣泛意義上的某種真實的存在嗎?互聯網的存在不就是提供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平台麽?隱匿的寺廟不還是為了有人去朝拜麽?離開了人與人的互動,這個社會還會剩下什麽呢?也許除了空虛還是空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