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雪蓮的每篇文章我都點讚?
文章來源: 為人父2024-02-02 12:56:58

如今的文學城,能對得起文學二字的文章是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貼都是既無文采,也無知識的吐槽、發泄、宣傳、抬杠和懟人,或者有點知識卻毫無文采,或者是有點文采卻沒什麽內容,其共同點就是缺少誠心誠意,因此失去了可讀性。文筆再好,如果沒有真誠都不會讓人感動並與之共情,而雪蓮的每篇文章都以誠為本,其痛也真,愛也真,行文直白流暢,文字揮灑自如,擺事實,講道理,即使與之觀點不同的人也認同她的文品,真正做到了認認真真寫文,踏踏實實做人,可以說她篇篇文章都是言之有物的美文。因為心懷使命感,雪蓮每一篇文章都做足了功課,資料詳實,論述則觀點鮮明,有理有據;寫景則生動詼諧,圖文並茂。其最大特點就是行文認真,絕不糊弄讀者,東北話就是對得起觀眾。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寫手對讀者最大的尊重。

認識雪蓮是從她的《新疆之痛》係列開始的(新疆之痛(上)紛雜動蕩的兩千年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這個係列寫的恢弘厚重,沉痛悲愴,將新疆複雜的曆史與現實用悲憫的文字娓娓道來,給大多數對新疆曆史和現實不清不楚的讀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新疆知識課,就像一個網友說的,這簡直就是一部新疆簡史。

新疆之痛新疆之外的人很少會感同身受,而生長在新疆的雪蓮對此則有切膚之痛,因此對新疆的民族政策之荒謬也批評的鞭辟入裏。雪蓮的批評不是一味地吐槽,盡顯毒舌之能事,而是帶著對家鄉的深厚的愛,用一個個新疆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的真實案例揭露這些政策的的荒唐和造成的致命惡果,讀來令人震撼。

寫文章和做人一樣,愛也好,恨也好,都要有所克製,克製也是人的美德之一。雪蓮的文章都懷有深厚的感情,情緒是飽滿的,可雪蓮卻讓情緒在飛揚中保持克製,並不一味放縱自己的情緒。其實這樣的文章比情緒放縱的文章更有感染力。如:

“仰天長歎!世上本無事,庸人自生非。三十年的和平安寧,一朝間前功盡棄,民不聊生。十年文革之後盛行了二、三十年的傷痕文學,描寫的隻是傷痕而已。新疆長達三十多年的暴亂,那麽多條無辜的人命、傷殘,以及隨時隨地的驚恐與無奈:隻求平安地活著就好,哪裏還想得起人生還有文學。”(《新疆之痛》中)

雪蓮對家鄉的愛是厚重的,對錯誤政策的怨也是真實不加掩飾的,可她對家鄉沒有恨,隻有美好的希冀。

“天已遠,傷飄泊。留在新疆的,不管自願還是無奈,都是那裏的建設者,在那裏撐起了一片天、拓出了一片地。我在愧疚中祈禱,唯願家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我相信這些話都是雪蓮的肺腑之言。

雪蓮對文字的掌握是熟練的,用詞造句都很準確,她的文章沒有華麗詞澡的堆積,沒有故弄玄虛的“金句”和莫名其妙的小情緒,她的文字隻是用來服務於內容的。如果說雪蓮的文字有什麽特點的話,那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字就是颯!

最近雪蓮發表的遊記《走吧,與的哥聊聊天》裏,就見到這種颯,舉個栗子:

國語並不怎麽流利,卻義重如山。他搶道把車停在最靠近入口的地方,完成任務似的舒了一口氣,還剩五分鍾。我已提前掃好二維碼,按打表迅速點擊付帳,一邊下車一邊感激地用維語夾著漢語對他說:謝謝你,兄弟,開慢點,注意安全!他笑了,臉上展現著成就。我快步走了幾步又忍不住回頭瞅一眼,他還在那望著,似乎是不放心,見我回頭就急忙衝我揮揮手。在他關切的目光中我踏進車站,隨後順暢地通過安檢與檢票口,及時鑽進火車。一聲長笛響起,兄弟,咱們是一家人!” 當然,這段不僅颯,還有溫度。

最能展現颯的文章要數最近雪蓮寫的遊記,比如:(走吧,乘著火車轉南疆(上)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在寫景寫人的同時,一個颯爽英姿,幽默厚道的雪蓮也躍然紙上。

寫景其實並不容易,很容易寫的囉嗦,讀起來味同嚼蠟。好的寫手都很會寫景,比如唐靜安寫景都是寥寥幾筆,但對景物的描寫暗含深意,直扣主題,給人一種漫畫的畫麵感。而立寫景很細致,讓人有一種精細畫的畫麵感。雪蓮則是另一種風格,就是不拘一格。描寫戈壁大漠時,寫實為主,不動聲色,讓讀者自己去想象戈壁大漠的荒涼和空曠。

“戈壁”是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沿著準噶爾盆地邊緣,遠處一條無休無止的荒山一直陪著你,光禿禿的,無法用"一帶遠山"這樣富有詩意的詞語來形容。從荒山腳下鋪展出無邊無際的荒漠,零星地長著些矮小的駱駝刺,晃動著灰綠、枯黃的枝條,微弱地同風沙、鹽堿、幹旱抗爭著。一口氣駛出大半天,單一的景色都沒有變化,讓人不由得懷疑車是不是真地在動。(見《夢裏天山》之北疆戈壁奇跡)

寫天池美景時則是另一種筆調,靜謐,安詳,空靈,帶著一股仙氣。

"夜晚的天池確實令人心醉神怡,我曾經體驗,幸哉。傍晚時分,當人群散去、塵囂嘈雜落定之後,環衛人員清理完湖邊,天池終於恢複了她本來的仙氣。這時靜靜地坐下來,藍天之下,麵對色彩漸暗的湖水,其中的倒影更顯迷離、綽約多姿。抬眼望去,雲峰雪鎖的靈山沉靜、安詳地守望著一池湖水,四周是布滿雲杉的峰巒、開滿山花的草地。微風習習,鳥兒歸鳴,讓心靈沉浸於空山幽穀,感受天人合一。道家修仙之地,講究的就是遠離塵世、幽靜脫俗的世外之境,人多雜亂的時候,心境跟美景不相匹配,會覺得景物不過如此。"(見《夢裏天山》之靈山天池)

寫禾木則帶著詩情畫意。

“這時,一縷淡淡的陽光透過天邊的雲層照在遠處的山頂上,飄帶般的白霧稍微少了一點兒,但還是慵懶地繞在山腰上,仿佛很不情願從睡夢中醒來。村子的上空已經變得明朗了,白雲不知什麽時候一朵一朵地團在湛藍的天上,瞅著下麵小屋裏升上來的嫋嫋炊煙。”夢裏天山(三) 綠山林中的喀納斯與禾木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看過雪蓮文章的人沒人會懷疑她對家鄉的熱愛。在文學城裏很少有人像雪蓮那樣對自己家鄉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美景美食如數家珍。因為有對家鄉濃厚的愛,即使是介紹新疆特色物產和民俗文化的《情係天山》和《依舊天山》係列文章,雪蓮也寫的激情澎湃。款款深情,讓平淡的介紹有了溫度和靈氣。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文不在美,有情則靈。雪蓮的文章不僅有情,更有豐厚紮實的曆史文化知識,讀過皆有收獲。毫不誇張地說,雪蓮的係列文章猶如一部新疆小百科全書。

我去過新疆,對新疆之大之美是有了解的,但我關於新疆的知識不及雪蓮的百分之一,是雪蓮的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新疆。謝謝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