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打黑緣何民間熱官場冷
文章來源: 為人父2009-11-07 15:06:52

最近一段時間,薄熙來在重慶的高調打黑成為媒體和公眾最為關心的政治新聞。

薄熙來領導的打黑除惡行動不僅贏得山城百姓拍手稱快,也讓全國有正義感的百姓都歡呼雀躍起來。更有意思的是,看到重慶打黑打的如此痛快淋漓,引得很多外地網民紛紛發帖請求薄熙來和王立軍到他們的家鄉去打黑,可見黑社會問題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也可見打黑是深得民心之舉。

當然,也有不同的議論。比如有些一貫正確的“有識之士”認為,這種疾風暴雨似的打黑會破壞投資環境、影響經濟建設。在他們眼裏似乎黑社會橫行的重慶投資環境更好。

還有些製度派人士說打黑不解決根本問題,需要從製度上解決。所謂的製度解決無非就是實行民主法製了。這話沒錯,可是當一個地區連正常的經商環境都不具備、公民的人身安全都沒有保證的情況下,會有真正的民主嗎?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民主選舉,恐怕選出來的是黑社會老大吧!

無論是西方民主法製還是中國這種一黨執政製度都需要有良知的人執法才會彰顯正義,樹立正氣。民主法製的香港當年不也一樣猛刮了一陣廉政風暴之後才徹底扭轉了普遍貪腐的香港官場嗎?據老紐約講,紐約在70年代初的時候也是警匪一家,烏煙瘴氣。哈林區即使是大白天也沒人敢去,連警察都害怕那個地方。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吸毒、販毒十分猖獗,人人自危,猶如人間地獄。後來還是靠聯邦調查局領導的一場疾風暴雨似的打黑風暴才改變了亂哄哄的紐約。

法製不是絕對的,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的人治也是明智之舉。打破常規才能有所建樹,不拘泥於條文框框也是一種負責的態度。當然,風暴過後要有民主監督和樹立正氣的行動才會根本扭轉烏煙瘴氣的社會麵貌。所以,薄熙來兩手抓,打黑的同時唱紅色歌曲,唱紅色歌曲這手盡管顯得有點不太靠譜,但也算是勇敢者的一博,敢於在靡靡之音的包圍中發出異樣的聲音,其勇可嘉。

也有香港媒體說,薄熙來如此高調唱紅打黑是想在十八大前為自己爭得入局的資本。這種猜測不無道理,但薄熙來即使真這樣想也沒什麽好指責的,而且應該提倡這種競爭意識。畢竟這是公開的、積極的、開明的競爭之舉,總比靠送錢拉關係入局要陽光和正麵的多。靠政績、靠民心爭取官位是應該提倡的,這也是變黑箱選拔機製為陽光選拔機製的一個重要舉措。官員的作為應論跡不論心,論心就是誅心之論了。至於他是不是想進常委,是不是想當總理,和打黑的對錯沒關係。

在重慶打黑風暴期間發出的最大噪音就是,這樣的打法會把重慶來之不易的GDP打掉,會影響重慶的經濟發展。很長時間以來,這種以經濟為綱的說法很有市場,似乎為了經濟發展連社會公平和安寧都可以不顧,為了GDP就可以容忍犯罪和腐敗。麵對這種質疑,薄熙來的回答非常好:“我們不要帶血的GDP。”

感覺薄熙來這次轟轟烈烈的打黑並沒獲得中央的高調支持,否則,一向高調,且這次又是站在反腐敗的道德製高點上的薄熙來怎麽會那麽低調的宣稱打黑是迫不得已呢。很可能中央對此有不可言說的顧慮和擔憂。這顧慮和擔憂我猜測有如下幾點:

一、 擔心打黑反腐會亡黨,《建國大業》中蔣介石那句“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其實不是說國民黨,而是說現在的共產黨。

二、 擔心打黑運動化,擔心文革再來,這暴露出中央對掌控局麵的信心不足。

三、 擔心打黑政治化,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這在中國是經常發生的。

四、 擔心官場的不合作和聯合反抗。這種擔心最接近實際情況,因為官場的現實是幾乎無官不貪,一旦依靠群眾打黑受到支持和鼓勵,那群眾運動將勢不可擋,所有官員都要麵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因此很可能會出現官員的集體抵抗,而事實上使政府失去效能。

五、 擔心薄熙來會賺取民心,而損害中央的權威。按現在薄熙來在民眾中的威望,如果不被選進政治局就等於違逆民意,如果按民意把薄選進政治局,那就等於把幹部的任免權下放給普通群眾,這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個嚴重的問題。

六、 擔心衝擊十八大人事布局。也許在某些人眼中,國家領導人的選拔和老百姓沒什麽關係,絕不允許民意染指其中。可是即使在黨內,在高層,對胡錦濤之後的接班人選定也有很大分歧,否則習近平怎麽會在上次全會上沒能成為軍委副主席呢。這說明他的接班人地位並不穩固,有來自反對者的強有力的挑戰。

這種狀況說明,後胡錦濤時代的領導核心的選拔不可能再完全沿用鄧時代的做法,必須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趨勢。鄧在世時選拔了江,指定了胡,盡管他們二人的能力並不一定得到認可,但因為鄧在黨內的威望和地位,使得江、胡二人在黨內具有了合法性,無人敢挑戰其繼承核心的合法性。可是江和胡都不具備鄧那種威望和地位,因此,如果還是沿用鄧的做法,那將麵對來自黨內的挑戰,更嚴重的是會造成黨內鬥爭甚至分裂。

自從胡耀邦被逼下台後,中國官場逐漸已被技術官僚占領。技術官僚的特點是沒有意識形態、忽視正義和公平,隻重視製度、程序、操作和效率。有聰明的頭腦,卻缺乏良知。這不是因為技術官僚多畢業於理工科,而是因為現代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這代人普遍缺乏人文精神和曆史知識,對興亡更替沒有心得。這使得他們更相信操作層麵的技術手段,更樂意把國家當作機器來操作,把人視為經濟人,而忽視人心和道德的作用和需求。從某些方麵,技術官僚很像一群沒有精神的機器人。中國吏治的敗壞和官員普遍的缺乏良知,皆因技術官僚的思維成為官場的主流思想。

薄熙來的打黑不僅讓我們看清了現在官僚階層的冷血和麻木,也讓我們知道了,技術官僚和普通百姓之間的愛憎竟然有這麽大的鴻溝。老百姓如此支持的打黑行動竟然絲毫沒有引起官場的共鳴,可見如今的官場有良知的人已寥寥無幾。

技術官僚們不僅思維方式存在缺陷,他們也成為即得利益團體。打黑直接觸動其中一批涉黑腐敗的官員,尤其是竊據執法和司法重要位置的腐敗分子。因為兔死狐悲,他們對打黑有天然的反感和忌諱。為了自保,他們自然地找各種理由阻止打黑的深入,至少不予響應。

薄熙來盡管受到底層百姓的普遍擁護,可他在官場是孤立的。那些即使不是涉黑的高官們也一樣對他的高調打黑噤若寒蟬,因為他們都懂官場潛規則,中央沒表態的事,他們不會輕易表態的。在官場,良知早就不是決定官員態度的準則了。

從中國政治民主化的積極意義上來講,薄熙來的高調打黑很可能會促進中國的黨內民主,為中國的政治民主化破冰。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樂觀期望。但如果中共死抱穩定和諧大旗,怕打黑反腐亂黨,那薄熙來就會落得個民望高、官聲差的結局,最後無緣新的政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