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做TA的一些感受
文章來源: Ruby@Cuisine2008-04-09 18:22:48

做了高中英語、數學和藝術三門課程的TA (teacher assistant),不能說特別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教育體係,但或多或少有了些感觸。

 

(一)上層

上層,指 human resource, principle, vice principle。比較客氣。第一次到學校,找不到前台(其實這所學校沒有前台,前台和辦公室是連著的),正好碰到副校長,一看到我就問我是不是Ruby,然後領我去辦公室,給我 schedule,再請了另外一名副校長帶我熟悉學校環境、放衣服的地方啦、休息室啦都找一下。給了我很多建議,比如告訴我要放鬆,第一天麽,每個人都是一團糟的,等等,基本上我也就不是太緊張了;還有呢,就是要多問,別不好意思。這很對,無論是問老師還是學生,都能很快解決問題,省時省力。而且能讓大家知道多了我這個人。

(二)衣著和稱呼

Human resource 的頭頭提醒我,上班 no jeans。我這種混跡於校園實驗室的人,jeans了十幾年,突然跟我講 no jeans,一下子就沒方向了。不穿 jeans,就意味著沒有絨衫、運動鞋和雙肩包。

翻箱倒櫃把壓箱底的正裝提溜出來,爬上爬下找出皮鞋、絲襪,穿得像模像樣的。還帶了個包包。

到了學校,習慣性地告知自己的 First name 是 Ruby,竟然都問我 Last name,很不適應。

學生對我這張在當地稀有的中國臉很好奇,主動打聽我的名字。

 

-- What's your last name?

-- Hu

-- What?

-- Please, don't ask me who I am again, I have given you my last name LOL

-- But what is your last name in deed?

-- Hu

-- What?

-- Okay, my last name is HU. Who is Ruby, they are my names.

-- Cool! Come on, guys, her last name is WHO!

貌似發現了新大陸,吼吼。

 

(三)教師

老師,各種各樣的都有,但可能是受教育年份相對少的關係,多數水平都不怎麽樣。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原先想高中的老師應該相對好些,沒想到這麽次。

舉兩個例子:

英語課,老師讀課文,讓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很顯然沒備課,念了兩章節的文章,開始提問,自己竟然找不到答案所在。有一段課文竟然自己不能理解,抓耳撓腮之餘轉過來問我。好在我認真聽著,沒開小差,還答上了。

數學課,老師竟然不知道什麽叫 the greatest common factor。學生列出 common factor 是1、3、5、9,老師回答:

If I were you, I would write the greatest common factor is 1, 3, 5, 9.

學生點點頭,就記下來了。

我輕輕提醒她,應該是最大的那個。她去翻書查,最後回過來說,嗯,Ruby說得對。

一點都不臉紅,我倒。

 

多數老師對新來的我很熱情,在吃中飯的時候給了我許多建議,讓我知道了許多原先不知道的細節。但有一個老師,很奇怪的,先是問我要 schedule 看,然後說“怎麽可能呢,讓你中午和我們同一時間吃飯,這個時候你應該很忙的”。但因為 schedule 上寫明了幾點到幾點是 lunch,她抓不到把柄。然後她走進裏麵一間休息室,大聲地和另外一個老師聊天,說“I don't understand why somebody is still sitting here", 另一個老師接口"go to ask her"。

K,太直白了吧。

 

(四)學生

學生分兩種,一類是普通學生;另一類是特殊學生,就是我們TA要特別照顧的那些。

特殊學生有些心理上有點問題,比如autism;有些智力有問題,比如無法閱讀、無法拚寫、無法計算、無法觀察;有些身體健康問題,比如行動不便、要隨時量血壓換輸管等等。當然,多數情況下是智力問題。

普通學生沒有我想象的那麽trouble,基本上都通情達理。有個學生一直不肯做練習,我也沒批評他,就一直用眼神注視他,他最後投降,臉紅了,低頭開始做練習。能這樣,已經算是個好孩子了。

女孩子比較鬧,男孩子喜歡低聲咕噥。相比而言,男孩子比女孩子好控製。嗬嗬。

 

實踐下來,貌似沒有原先講的那麽恐怖,當然還是要記住那些條條杠杠,不斷提醒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