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糨糊做麵包之大辮子的誘惑
文章來源: Ruby@Cuisine2007-07-27 12:35:15
 

 

麵包做多了,便發展為 “老油條”。反正熟記要領“揉麵到成膜”,怎麽搗糨糊瞎折騰,出來的麵包都是綿綿不斷地吐絲。

當然,今天我的出發點並非想在私房裏演繹反叛角色,隻是給對做麵包頭疼的筒子鼓鼓勁,打打氣。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某日,正在做 croissant,折得起勁的時候接了一電話,沒完沒了地宣傳什麽 italk,我那個黃油,趁著天熱便造反了,以至於最終成為黃色的油。無論我怎樣努力,但都沒能挽回敗局,眼睜睜得看著麵團糊糊的,沒有半點層次可言。盛怒之下,腳已經踩開了垃圾桶,手中的麵團在半空中晃了晃,我動了憐香惜玉的念頭,麵團因此重獲新生。

那個麵團裏,已經有了1.5 cup all purpose flour、1/3 tsp salt100 毫升牛奶、1 tbsp granulated sugar、1 tsp active dry yeast 和 5 tbsp 黃油。考慮到黃油太多(平時做麵包基本上都是300克麵粉才加2勺),於是我重新在一個容器裏放了1杯all purpose flour,一邊揉一邊緩慢加水到粘手,然後將幸存下來的麵團扔進去揉勻。最終得到的麵團相當柔軟。小喇叭一下最近的發現:隻要麵團含水充分,5分鍾就可以輕輕鬆鬆將麵團揉到成膜狀態。

用保鮮膜包上麵團放在冰箱裏發酵過夜(低溫發酵,大大推廣哈,發出來的麵組織細密,口感非常好)。

次日,取出麵團,揉去氣體,分成四塊,蓋上濕布醒20分鍾。

每塊麵團都搓成圓柱形,切成5塊,搓成長條。然後在案板上撒些椰絲,把麵條在上麵滾一下(滾椰絲一來為了香味,二來麵條不容易沾在案板上,做好辮子後容易取下)。

編辮子的方法請看霓娜的圖解。

 

編好後放在烤盤上,蓋上濕布,溫暖處發酵到兩倍大(約1小時)。切記,不要把俺的麵包和上圖裏的進行比較哈,給俺留點成長空間。

最後,烤箱預熱到350F,先把辮子放進去烤15分鍾然後取出表麵刷 syrup(否則麵包表麵太柔軟,容易刷壞),然後再烤15分鍾,再刷一次,然後再烤5分鍾,表麵金黃即可。

看看組織:

 

比較詳盡的步驟可參考霓娜的方子,不過根據我的這次實踐,我覺得那個方子裏margarine的用量可以減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4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