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們在一起
文章來源: Ruby@Cuisine2007-02-20 07:24:14
整理年夜飯照片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是爺爺奶奶和我共度新年的情景。25個春節……一陣傷感,如果,爺爺奶奶能和我們在一起,共享這天倫之樂,嚐一嚐孫女的手藝,該有多好。年初二,2月19日,離開上海整整3年。難忘爺爺奶奶給我送行時殷切失落的目光,後悔當時沒有給老人深情的擁抱,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望了……
回想那時的春節,雖然爺爺奶奶收入都不高,但新年過得很有年味,真是喜氣洋洋。精心的準備往往從過了元旦就開始了。爺爺先要列出清單,8個冷盆、8個熱炒、1道湯、2道甜品、點心以及酒。爺爺做事情從來就是一絲不苟,清單改了又改,每年都會有些不同。但一般到了1月中旬,就算定了格調了。然後,爺爺會在每道菜旁加上詳細的備注:需要哪些原材料,什麽時候購買等等。一般來講,冷盆包括單一菜係和拚盆,像鰻香、鴨胗、涼拌雙耳、四季烤麩、白斬雞或者醉雞、熏魚、上海清真食品廠的牛肉製品(比如白切牛肉、五香牛肉或者牛肚牛舌)、海蜇皮、紅腸、廣東香腸片基本上都是每年必備的。熱炒中,芹菜魷魚卷和清蒸扁魚是必不可少的。奶奶做過的熱炒還有:粟米炒鬆子(還放了枸杞子)、炒豆苗、鹹菜黃魚羹、茄汁鍋巴、西芹炒百合、油爆蝦、青豆蝦仁、蠔油牛肉、炒時件、寧波烤菜、蔥烤鯽魚、糖醋排骨、茄汁鮭魚、冬筍炒海參、蒜泥荷蘭豆、糟溜魚片、炸蝦球、炸豬排、奶油菜心、蘑菇菜心等等。湯,必定是雞湯,魚丸和蛋餃是主角,配角通常是雞毛菜、小青菜,一般不加粉絲(爺爺不愛吃粉絲),那道湯,清爽可口,總是很受歡迎。點心裏春卷是一定要有的,春卷的餡子是薺菜肉絲或者白菜肉絲,鮮美無比。有時候會有燒麥、麻餅。甜品是豆沙八寶飯和水果銀耳羹。酒,都是黃酒……
爺爺在1月中旬開始采購原料,時不時會捎回年貨,比如醬油瓜籽(那是四爺爺喜歡吃的)、大白兔奶糖(我的最愛)、香瓜籽、魚皮花生……
奶奶就開始準備冷盆了。醉雞是要用老酒浸一段日子皮才會脆;鴨胗要用粗鹽醃,還要壓大石板;鰻香要掛在外麵風幹,然後蒸了拆的。同時,奶奶開始浸糯米……
春節前的一個星期,家裏很忙。前半個星期是做熏魚、煮雞、做蛋餃。熏魚要用草青做,半夜,開膛破肚的草青會從水池裏蹦出來,然後奶奶就會起床,一邊把魚拎回水池,一邊自言自語:人就是比不過宗生,你看,宗生的生命力多強呀,隨後她會聯想到黃鱔和蛇。爺爺便會在一旁附和:是呀,是呀。我家有一把很深的鐵勺,每年春節都用來做蛋餃。奶奶在房間裏支上煤球爐,一邊放打好的雞蛋漿和一碗肉糜,一邊是一個大筐。然後,她就篤篤定定地坐在爐子邊,舀一勺蛋漿到鐵勺裏,鐵勺一晃,一片圓圓的蛋皮就出來了,然後,在中間放一團肉糜,把蛋皮對折,用調羹輕輕撥弄一下,金燦燦的蛋餃就做好了。可惜,我依樣畫葫蘆,卻始終沒有很輕鬆地做出那麽漂亮的蛋餃。
我喜歡幫奶奶拆鰻香,鰻魚的骨頭像叉子,順著紋路,可以把蒸好的魚排很容易的拆成一片一片規整的肉,一邊拆鰻香,一邊吃鰻魚皮。那個皮,真是香呀,肥肥的,很有嚼頭,想著就流口水。
一有空,奶奶就要張羅著大掃除了。老房子,5米高。竹梯子搬來搬去,奶奶頭上圍著毛巾,支著竹竿爬在梯子上擀灰塵,爺爺在閣樓裏把所有的東西都挪出來,一點不拉的從裏到外打掃。我總是幫他們遞毛巾,倒灰塵……家裏的地板雖然在那個時候就拖過了,但在大年夜包好春卷之後,奶奶還是要親自拖洗幹淨,弄堂的鄰居看到了就會喊:張阿姨,你們家裏的地板可以當鏡子照咯。奶奶就會很開心地應道:哪裏呀,隨便弄弄啦。
小年夜,家裏呼啦呼拉開始轉大磨。很沉的石磨哦。我負責往磨洞裏舀濕糯米,爺爺摩磨,奶奶給磨好的糯米粉擠水。白白的糯米水從大磨四周淌出來,匯集到案板口,流到座在大缸裏的布袋中,很香的糯米味道。此後的日子,我們就要祈禱不要吹南風,否則糯米粉會發紅,甚至酸掉……
大年夜,上午奶奶炒好餡子涼著,下午我們就要包春卷和湯圓。春卷皮子是小年夜就買好了,用濕布蓋著,大年夜可就不是那個價錢了,太貴了。春卷包好後,用奶奶調的米糨糊封口,這樣就不會漏了。接著包湯圓,爺爺把黑洋酥餡弄成一般大小的圓團,用牙簽插好,奶奶揉麵團,做劑子,我來包。寧波湯圓都是很小,很Q的,爺爺奶奶喜歡把湯圓弄得很幹淨,所以我們的手是不直接碰餡子的。湯圓用紗布蓋上,大年初一早上就可以吃了。 剩下的糯米粉我們就做上一筐珍珠圓子。
大年夜的菜 ,也總是很豐盛,雖然人少,但從不馬虎。爺爺會從陶罐子子裏取出醃好的鴨胗、熏魚,切一點,加上香腸、牛肉、鰻香、烤麩等擺上2個拚盤,奶奶下廚炒些熱菜,炸8個春卷,再加上熱氣騰騰的蛋餃湯。一個小壺裏溫著黃酒,三個人吃吃聊聊,很溫馨。
大年夜,爺爺會在“槍林彈雨”下親自去倒垃圾,然後親自給大門上門板——這些都是規矩,一定要當家的親自做。我洗碗……晚上睡覺前,我總要翻開枕頭看看紅包在不在,爺爺很神奇,紅包總是在年初一才會出現在枕頭底下。紅包是爺爺自己買了紅紙疊的,疊得有棱有角,裏麵整整齊齊地折了8塊錢。早上醒來,找到紅包,興奮地把紅包藏起來,穿戴整齊,然後就去廚房給爺爺奶奶拜年。
年初一,奶奶起的很早, 通常我給奶奶拜年的時候,奶奶都在下湯圓。爺爺會吃20隻湯圓,奶奶吃得少些。吃完湯圓,大家會夾些香腸之類鹹的菜“煞煞口”。然後大家就要開始忙活了。從高高的櫃子裏取出盆子、象牙筷子、碟子、調羹、杯子,這些都是成套的,隻在過年的時候用。爺爺帶上籃顏色的洗得鮮亮的長圍兜,戴上袖套,把一個巴掌高的砧板放在方凳上,開始準備冷盆。爺爺會時不時地給我一個雞冠、一隻雞爪,我就那麽開始品嚐大年初一的美味了。我負責給果盆裏裝瓜籽,果盆是很漂亮的暗紫色,幽幽的,高腳,盆子象花朵一樣綻放著。四個果盆,分別放醬油瓜籽、香瓜籽、花生和什錦糖。然後,我把所有的茶杯一溜排開,茶葉罐準備好,燒足夠的熱水把所有的熱水瓶灌滿。奶奶已經挽起袖子開始淘米、洗菜、切菜……每一種原料都放在一個獨立的小筐裏頭,每一道菜所需要的原料都摞在一起。廚房裏的桌子上放的滿滿的,但很整齊。
最先到的客人是奶奶的弟弟和弟妹。“恭喜恭喜”,然後我泡茶。泡茶很講究,7分滿,雙手捧,都是規矩。爺爺就解下圍兜,坐下和他們聊天。10點多,四爺爺一家 到。11點多,姑姑一家來了。有時候大奶奶一家會從寧波過來,家裏就更熱鬧了。
中午,擺上圓台麵,八仙桌立馬大了很多。八個冷盆圓圓地擺在中央,碗筷也放得端端正正。我一般坐在外端,跑腿方便。奶奶在廚房裏斯拉拉地炒著熱菜,好了,就叫我,我像店小二一樣端著熱菜,吆喝“來咯”,然後報菜名,大家應著,起身把桌上的菜挪動挪動,再坐下來吃。
奶奶總是要等菜上齊了才坐下來吃。每次上菜,爺爺會把菜夾到奶奶碗裏存著 ,很是體貼。奶奶每次入席都會講:“沒啥特別的菜,大家別見笑,隨便吃……”其實,每次那滿滿一桌菜都是豐富得很,隻可惜當時都沒有拍照。
吃完飯,大約2點。客人陸陸續續離去,水池裏盆子堆得滿滿當當……
年初二,是爺爺奶奶一年中唯一能睡到7點起床的日子。隨後,他們會穿上呢子大衣,我們提著蛋糕、水果去給四爺爺等親屬拜年……

-----| 追憶,似水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