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衣,我不因為你的離去而哀傷
文章來源: 虔謙2017-08-06 18:40:14

今年524號,我和無衣今生最後一次通電話。我們講了大約四十分鍾,我跟他請教曆史題材寫作的注意事項。以前我們通話數次,他電話裏比較健談,一聊就是好幾十分鍾。

他的倏然而去,讓我心理失衡,一夜難眠。

我們相知在文學城。秦無衣原是文學城海外原創的一顆明星,人稱“大俠”。後來因為漢納雜誌的創辦,我們有了進一步的接觸。201212月下旬,我們在洛杉磯相聚。20131月下旬,我們共同編輯的《漢納》雜誌創刊號出爐。之後,我介紹他加入了文心社和洛杉磯作協。他非常珍視我們之間的文緣友誼,幾次對我說出“敬重”二字。

秦無衣原名張揚華,是我周遭最有才華的文友之一。洛杉磯首次相聚後我曾撰文介紹說:“秦無衣是筆力不凡的作家,中國曆史和文化的造詣尤深,並具編輯和影視方麵的經曆……關鍵的時刻,我總會想起他、他的作品和他的才情才藝。”他熟讀曆史,鍾情並善於創作曆史題材的小說和散文,作品見諸《收獲》、上海文藝出版社、《世界日報》、《僑報》等海內外一線報刊媒體。

他是一個熱愛故國和故國文化,非常有血性的人,這點從他的筆名和文字都能看得出來。

無衣性格瀟灑,喜飲。2015年我們一起在蘇州的時候,盡管行程安排很緊,他還是沒忘痛飲至深夜。也許他是借酒消愁?我不清楚。但是跟他相處一些日子以後,我逐漸感覺到,他不是很快樂,我覺得他似乎是一個失意的才子。

無衣又是最懂我、我最知心的文友之一。他總共為我寫過兩篇評論,還為我設計過封麵。交談中,他不止一次告訴我:“不要在意網上的點擊,不要去追逐膚淺的東西,因為,你是要創作大作品的人。你的作品,是會流傳下去的。”因為這個,我一直等待著自己的“大作品”問世的那一天。我知道,這會給無衣帶來非常的快樂。他的快樂,反過來會讓我快樂。

這個知友之間的期待隨著無衣的飄然而去而去。華文世界裏,失去了一個血性滾沸、才華橫溢的作家。

不管我願不願意相信和接受,無衣確確實實已經和我陰陽兩隔了。我可以從自己自私的角度,為自己失去一個如此相知的文友而哀傷;但是,站在無衣的角度,我不悲傷。現在的無衣,已經脫離了人世一切的虛幻、重負和羈絆——國家的,民族的,私人的,大眾的,寫作的,思考的——現在的他,是天堂裏快樂的精靈。這是無衣的終極快樂和尊嚴。

無衣,我會永遠記住你;我會帶著你的期待、鼓勵和情誼繼續跋涉;我會和你分享那一份跋涉的歡愉。我祈禱,願上帝護佑安慰你所愛的家人們。

 

 

 

 2015年夏和秦無衣在蘇州


2015年5月和陳瑞琳、秦無衣在洛杉磯華文作協論壇上。


鏈接:宋嘯:漢家風骨的絕響

鏈接:夜來梨花入夢鄉


無衣:風華正茂時(圖片海外可見)


我的世界失去了一個知友,我的世界從此不一樣了。

附:百度和維基裏秦無衣的資料:

 

秦無衣,原名張揚華,福建省福州市人。現僑居美國洛杉磯,從事房地產工作與文學創作。1986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係,任教四年

曾在國內《收獲》、《長江文藝》、《西湖》、《山花》等文學刊物,以及海外《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僑報》、《國際日報》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上百萬字。出版,發表有長篇小說《洛杉磯三部曲》(《女人三十不愁嫁》、《黑卡》、《灰鳥》),長篇曆史小說《血茶》……長篇小說《嘉熙》,《天紅》等。曾獲2005年搜狐“十大作家”評獎第二名。(百度) 

秦無衣,原名張揚華,號了齋,福州人。1990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係,師從著名文學家、戲劇家陳白塵、董健,攻讀戲劇影視美學,以優異成績獲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在福建電視台擔綱《熒屏世界》主編,記者,後任福建電視劇中心編輯、編劇。1986年開始戲劇創作,作品《女市長的家》,《洛水吟》等曾獲福建省戲劇創作一等獎。2004年後開始小說創作,出版、發表有長篇小說《洛杉磯三部曲》(《女人三十不愁嫁》(2005年中國文聯出版社),《黑卡》(2008年《收獲.長篇小說春季卷》首篇),《灰鳥》(20094月——201010月,於加拿大《環球華報.副刊》連載),《血茶》(201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等,另著有隨筆集《吊詭的江湖——快談水滸》,《了齋漫筆》,長篇小說《天紅》,《大宋嘉熙年》等。曾在《收獲》、《山花》、《長江文藝》、《西湖》等十幾家國內刊物及海外報刊《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僑報》、《環球華報》、《國際日報》等多種報刊發表過上百萬字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曾活躍於海內外知名網站,《女人三十不愁嫁》被譽為海外最早的,影響最大的長篇言情小說。曾獲搜狐網站2005年度“十大作家”評選第二名。現僑居美國洛杉磯。(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