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於我今日之見
文章來源: 虔謙2014-07-08 07:34:39


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我一直很矛盾,兩種觀念糾結在一起。一方麵,從我的本性上講,我追求人和人之間(國和國之間同理)的互愛互助,和諧共存。另一方麵,也是從我的本性上講,我對中國有一份命中注定的情感,因此對那八年抗戰中的一切耿耿於懷。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掙紮,底下這些文章,能看出這掙紮的影子:


見縫難插針的中日善意 2012年初

台灣遊圖片(二)悲情阿裏山2013年9月

抵製日貨記_虔謙_新浪博客  2013年10月

向日本人學習  2014年5月


這次我去新疆吐魯番,上交河故城的時候,非常驚訝地從導遊的嘴裏了解到,交河故城蜿蜒上挺的參觀大道,竟然是日本投資的。導遊一語帶過,我也就且當耳邊風拂。

 


                                  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參觀大道的起始點

 

但是近日,我有認識的人X 先生到內地出差,我問他忙啥,他的回答竟然是:忙日本對華援助的事宜!我聽了便一好奇而不可收拾:“日本援華?說將來聽聽。”於是X 先生向我透露,日本30年來對華的援助近2900億人民幣。我聽了愕然。查了一下網,果然見蹤跡:三十年來日本對中國貸款援助32000億元_網易新聞中心
X先生說:特殊的曆史原因以及複雜的民族情感,使這個規模巨大的援助行動並不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知。他列出了一串細目,還附了兩幅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植樹造林治沙項目(日元貸款)

 


                                   柳州酸雨及環境汙染綜合治理項目(日元貸款)


私底下,X 先生跟我聊了些他的所知和看法:

除日元貸款之外,在中日關係風風雨雨的30年間,日本通過派遣海外協力隊、年長誌願者等方式,為中國提供大批誌願者、專家,遍布中國的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曾經因曆史問題水火不容的兩國,因為援助活動,在扶貧、傳染病防治、水資源利用等領域搭起了交流的平台。
 

在中國存在著一種誤解:日本對華援助是對中國放棄戰爭賠償的一種變相報答。事實上,早在中日建交之前,日本就已開始對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給予援助。受援國並不都是曾遭日本入侵的國家。例如拉美、非洲從未被日本入侵,但都長期得到日本的援助。

 

X先生還跟我說到:這些項目的中日雙方參與者都有著微妙的心理,大家都很低調,不願給別人誤讀/想象的空間。盡管如此,還是聽說有中方施工單位在中國銀行辦理付款手續時被銀行職員責怪——你們幹什麽不好,非要跟日本抱團?

 

X先生跟我轉述他聽到的對日本投資的議論:日本的項目安排的確有其過人之處,比如寧夏沙漠綠化治理,日方的資金不僅僅治理了沙漠,而且為沙漠地區貧困的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最後沙漠治理了,農民也脫貧了,綠化後的沙漠可以用來種植很多經濟作物,當地農民就有了持續的收入。作施工項目的中國施工單位,都把日元項目作為優質項目爭奪,大家的共同感受是——跟日本人打交道要比跟中國官員容易多了,尤其是工程審查、付款環節,絕無刻意刁難,拖延、勒索的事情發生。這些故事,聽了實在令人感慨!

我又如何能不慨歎?我就在想,這樣的項目如果是由中國有關單位撥款不知會怎樣的結局?也許是資金被挪用/截留,治理沙漠弄虛作假,最後撥的錢進了少數人的口袋,沙漠依舊,農民貧困依舊?

 

不光是慨歎,其實我心裏滿感動的。眾所周知,回眸千年曆史,日本一直都仰慕熱愛漢文化,從中原學去了不少精華。這樣的例子幾乎是不勝枚舉。就說中國北齊著名的超級美男子將軍蘭陵王,他的《入陣曲》已經成為今天日本天皇登基必演的項目。我去台灣旅遊時,導遊介紹說,唐代高僧玄奘的頭蓋骨,原本日本也持有一片(大陸報道多稱“被日軍掠奪”),他們對玄奘十分崇敬。當然,後來由於台灣佛教單位的要求,日本歸還了那片頭骨。

 

                                                     電視劇蘭陵王在韓國、日本等火爆。


怎麽說呢,還是我們大家理性上都懂得的那個理:人無完人,民族同此。凡事都有兩麵,兩麵都真實,就看你從哪一麵去引導事態:是去刺激惡端,還是激發善念。看到對方積極的一麵,把善意當作交流溝通和理解的始點。從善如流,必有善歸;冤冤相報,萬劫難複。


具體說到我們總計較的兩件事。一是為何日本總不道歉,人家德國都道歉了。這事我自己也在想,人跟人不一樣。張三的做事風格,不能要求李四也一個模子跟進。再說了,事情過去那麽久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對這些事都沒有感覺,我們為什麽不能瀟灑些,往前看,網開一麵。

另一個是釣魚島。我覺得,事到如今,軍事也對峙過了,武力也顯示過了,現在,不妨靜下心來,為釣魚島爭端的解決創造一個軟著陸的氣氛。就算在談判桌上我們吃一些虧,又怎樣?世間的事情不可能完全公平,我們是大國,在大度上有著比小國更大的空間。

萬物的因果辯證奇妙無比,而我總相信“善意”是這些因果發展的強有力杠杆。有趣又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當年,日本軟體銀行創始人孫正義購買了金士頓80%的股份。然而後來因為資金緊,軟體銀行還欠杜紀川、孫大衛三億三千萬美元。孫大衛(金士頓主要負責人之一)主動提出放棄這筆巨大的金額。“孫大衛一句話,杜紀川(金士頓董事長)放棄百億財富”已經傳為佳話。數年後,善有善報,孫正義以隻相當於原價三成的價格,把股份賣回給了杜孫二人。

 

金士頓美國加州芳泉穀總部

 

在全球商業、經濟、旅遊等等一體化的今天,資源、利惠等等越來越共通,很難絕對的劃分開來。決鬥是兩敗俱傷的無謂選擇;談判、合作、妥協等等,才是互惠的有意義的上策。當然,世界尚不完美,並且也許永遠都達不到我們所期盼的完美境地,所以保護自己和防人之心總要有。既是談判,那就既要有妥協,也要有利益的堅持。這些不需要多說。但是觀念變了,立足點變了,用人間基本的善念和信任,也用智慧和前瞻來主導兩國關係的發展,和訴諸飛機大炮甚至核武,結果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中日兩國的和諧互惠本來就有著許多的基點。我們原來不是老說“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要世代友好嗎?除了日本的對華援助工程,我們不也大量進口日本文化嗎?日本車的高質量不是造福了包括中國人民、美國人民在內的許多世界人民嗎?山口百惠、姿三四郎、高倉健、村上春樹等等,在中國都深受歡迎喜愛。中日聯姻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幾十年前,有列農的“想象這世界上沒有國家之界”的夢,今天,我已經看到這世界大同的曙光在前。如果我們這幾代人能夠把握好時代的機遇,那麽,試想再過幾十年,當中日兩國,甚至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民共同享受著釣魚島開發的甜果時,再回望今天的人們為了釣魚島而曾試圖魚死網破、玉石俱焚、城門火烈、池魚不存……,是不是相當的恐怖,同時又滑稽可笑?

 

如此看來,本文開頭說的那兩種糾結,其實不矛盾,對不對?改個角度,換種心態,矛盾自然解開。中國,大國,智者之路,先跨出一步吧!

 

(本文圖片除交河故城那一幅外,皆轉自網路,鳴謝!)


附我在另一處的評論回複:

俞先生,我覺得我們自己也是冷戰思維。這樣下去,同樣是戰爭。再說,人家就是沒有辦法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你要怎麽辦? 這麽幾十世紀了,還在計較那句話(說實在的好像記得他們有表示過什麽,得去查以前的老報道)。有時候,還是柳暗花明,另辟奇徑的好。

回複明月狂:我隻是發表我的看法,沒想做什麽主。你說的是事實,我說的也是事實。你說的更多的是過去,我說的更多的是現在和未來。歸根結底,曆史是往前的,積極的一麵才能有出路。這就是我要說的。

土話兄,我隻是表達另一種思維總綱。有了這個立足點,再去鋪開另一類的戰略戰術 (說戰,不是大炮飛彈的那個戰)。


中國人的另類恥辱和民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