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如,無法忘卻的珍存
文章來源: 虔謙2013-03-12 21:15:49



    
    張純如母親張盈盈的書《張純如:無法遺忘曆史的女子》終於到了北美這家我每周光顧的書店,再一次把一份無法忘卻的曆史展現在人們眼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近半個世紀後,曆史走到了這樣一個節點上:一個美籍華裔女孩,從父母口中得知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難以釋懷地在她周圍的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市立圖書館——尋找資料,卻找不到半點南京大屠殺的影跡,甚至在世界史教科書裏也沒有記錄,她的老師們也全然不知這件事。

  天地有正氣,其道妙難言。冷暖交織的曆史選中了這個正直勇敢、敏銳並充滿同情心的女孩,讓她挑起了向西方世界揭露曆史真相的艱巨重擔。炎黃子孫中,精於英文的人有許多,精於英文又僑居海外的也不乏,但是最後是張純如成為了半個多世紀徘徊不散的南京幾十萬死難英靈的使者。

  說必然也偶然;說偶然,也必然。張純如出生在美國一個中國文化精神濃厚的家庭。這個濃厚的中國文化精神首先來自純如的外公,一個一身中國儒風俠氣的男人;接著來自純如的父母。這兩代人,經曆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戰亂、恥辱、辛酸和苦難,對中華文化和精神有著執著的堅持。這些,是張純如生命裏最初的豐厚養分和堅實根基。張純如很小就以自己的中國背景而自豪,她曾在班上興奮地分享中國的年俗文化,也體驗了許多中國兒童都經曆過的養蠶奇觀。遙遠又古老的中國,神秘地牽引著她人生的軌跡。張純如和中國之間既係紐帶又存距離的關係,她的本土英文,她高昂的寫作熱情和天分、責任感、俠義心腸,所有這些,終於將她推上了南京大屠殺受難者代言人的曆史大舞台。

  兒時從父母那裏聽到南京大屠殺的事情後,張純如曾疑惑:這是真的嗎?後來她進一步去搜尋了解,觸目驚心的圖文使她無法其若無事地袖手走開。和猶太人遭受迫害屠殺的豐富文獻形成鮮明對照,南京大屠殺的著述是那樣貧乏,張純如感到自己義不容辭。日本的一再否認使她憤怒,她必須為那些默默死去的人們喊出聲來。

  為了使這段被掩埋的曆史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張純如不僅遍尋美國有關的大圖書館資料庫,還走遍兩岸三地,采訪大屠殺的幸存者。那些年邁的人們見了張純如,充滿了無人申冤死不瞑目的激動。張純如甚至還采訪了日本老兵,看到他們也有正常人的一麵,正如知名曆史學者裏察·羅德斯在《張純如:無法遺忘曆史的女子》這本書的導讀裏所寫的那樣:“即便是我們眼中邪惡之人,犯下再惡劣的罪行,也是人類無限可能的體現。即使那些罪行使我們聞之膽寒,它們終究源自人性。”

  從寫作到出版發行,張純如衝破重重難關,承受了諸多壓力。《新聞周刊》曾一再推遲宣傳選載她的書。日本右翼分子對她施行威脅。勇敢的她堅持了下來,她成功了。因為她,世界知道了1937年12月日本在中國南京犯下了怎樣的滔天罪行,他們是如何喪盡天良,中國數十萬無辜百姓如何被殺、被奸、被剖剮、被活埋!

      良知作家注定留名,他/她的靈魂注定被延續。張純如辭世不到一年,她的塑像豎立在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張純如,她注定是南京的貞女和人類的英雄。她忘不了那段撕心裂肺的苦難曆史。她自己,也成了別人不能忘記的珍存,成了世界華人的一份共同遺產。


         張純如和她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這天,我來到書店,懷著無比的敬意和不能遺忘的決心,買下張純如母親張盈盈所寫的這部書。

  捧著這本書,讀到張純如對那些大屠殺幸存者的描述,我心裏是另一種難言滋味。為什麽那些已年邁了的大屠殺幸存者生活困苦,默默無人知?為什麽近在咫尺的同胞不能夠站出來為他們呐喊?有緣更有心的張純如萬裏來相會,而母親的文字和聲音是女兒事業的繼續。

  作為讀者,我由衷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和這對可敬的母女站在一起。這項事業——不忘曆史,揭露真相,捍衛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良心、同情心、正義和道義的事業。這項事業需要決心和勇氣。隻有這項事業勝利了,人類才有希望防止慘無人道悲劇的再度發生,才有希望共同擁有真正的安康幸福,民族間的關係才能真正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