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美國同屋的女兒
文章來源: 虔謙2008-11-14 07:37:34


今早走過廳堂, 無意中見桌上有個像框, 裏頭是一張小女孩摟著父親親的照片. 萬千親情, 精彩絕倫, 我還以為是哪個著名的攝影師的名作呢.  又一想, 不對, 怎麽兩個人看上去都那麽麵熟?  回近處一看, 天哪, 這不是同屋的女兒勞倫和她的父親嗎?

眼睛一熱, 心頭湧上來許多同情和愛憐.  我理解勞倫對父親的感情, 我理解她需要父愛和父力的程度.

勞倫一家三口, 本是相親相愛的一家子, 快樂幸福, 天倫圓滿.  怎想到, 大概勞倫 4 歲那年, 她的父親就因為同性戀的關係和母親離了婚.

父母的離婚是在親情中完成的. 他們分擔了勞倫的撫養, 一般是每周勞倫分別和爸爸過幾天, 和媽媽過幾天. 但是如果哪一位臨時忙了, 另一位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全部的職責. 父母輪流的精心照顧, 彌補了勞倫因父母分開而造成的許多缺失. 我問過同屋, 勞倫可曾問過爸爸怎麽不和媽媽住一起的事, 同屋說, 當然問過, 不知問了多少回了.

爸爸媽媽其實還非常相愛. 媽媽有什麽事, 爸爸一定趕到.  同屋告訴我, 她的前夫仍然是她世上最親的親人.

特殊的家庭境況使勞倫和母親的關係異常緊密, 母女倆就象膠水般相互粘著. 媽媽常常傍晚出去跑步,  短短四十分鍾的時段裏, 勞倫一定要和媽媽通一回電話. 我常常拿這個事情來和兒子們做文章, 說, 瞧人家女孩子, 和媽媽多親啊.

當然母女也有吵架的時候. 老實說同屋並不是那種特富耐性柔和的女子, 有時難免因為一點小事和小女兒爭吵起來. 記得有一天我回去, 一進門就見同屋怒氣衝衝往樓梯上跑.
出什麽事了? 我問.
我想殺了她, 就這麽回事. 她回答.

同屋有了新的男友, 幾年了,  勞倫始終無法接受媽媽的新男友. 而每一次, 每當親爸爸敲門的時候, 她就會連蹦帶跳地跑去開門, 用清脆的童稚的嗓音親切地叫著 DADY. 可不, 還是親爸爸細心知情, 前不久給女兒買了一把吉他, 正中小女孩下懷. 現在勞倫正在上吉他課, 時不時會邀鄰居的小女伴過來一起卡拉OK呢.

不禁想起了這次八號提案的通過. 姑且擱置許多的爭議,  家庭的力量, 對親情的渴望, 不僅僅仍然主宰著美國社會家庭結構, 也仍然主宰著這整個人間的社會家庭結構.  因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和渴求.

晚上回家時, 母女正在做飯. 我使勁誇獎她們的照片, 並問能不能送我幾張. 勞倫好高興, 同屋就把幾張照片送給了我.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勞倫家住多久. 她媽媽已經和我說過, 勞倫很快就長大了, 到時候她希望女兒能有自己單獨的套間.  我很高興手頭有了這家子的美好照片.  這是一份溫馨的提醒,  我也將把溫馨的祝福留下來給這個特殊單親撫養下的女孩.  


虔謙寫於 2008-11-13
萬蘭溪崖

有關的背景見:   百嚐美國夢 (十) 我愛我家
                            百嚐美國夢 (十一) 五年寄宿…



虔謙散文集: 撒向人間都是愛 1


再見難, 難於上青天 (19)
再見難, 難於上青天 (18)
再見難, 難於上青天 (17)
再見難, 難於上青天 (16)

暗戀酷老板的純情女孩心提 (下)

qianqianwxc@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