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故鄉行《俄羅斯筆記4》
文章來源: 閣老2007-07-04 11:33:59

        合同簽署以後,緊接著就是空地勤人員的培訓。培訓基地設在列寧的故鄉烏裏揚諾夫斯克,培訓基地的全稱是經互會成員國飛行培訓中心。培訓中心有教學大樓,模擬機房,賓館,醫院,食堂,還有榮譽陳列室和飛機博物館。

        早在學生時代讀小說《烏裏揚諾夫一家》時,我就被書中對列寧故鄉的描寫深深吸引,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向往。 1987 年夏天我和新疆航空公司的一批飛行員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

        烏裏揚諾夫斯克坐落在伏爾加河畔,人口隻有幾十萬,屬於中等城市。城裏隻有一座 24 層的皇冠大酒店,其餘都是 5 層以下的樓房。整個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同樣有一座鋼鐵大橋把新老城連為一體。新城主要是為圖 -204 飛機製造廠而建,隻有十幾萬人口,不對外國人開放,直到 2001 年我陪同中國民航代表團考察圖 -204 飛機,才得以看到它的全貌。

        列寧的故居距培訓中心隻有一箭之地,坐落在伏爾加河岸的高坡上,麵朝波濤滾滾的伏爾加河,坡下是友誼公園,栽植著從 16 個加盟共和國移來的果木花草。岸邊有一排排供遊人小憩的長椅,河邊淺水處辟有遊泳場和日光浴沙灘。

        列寧的故居是座磚木結構的小樓,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為了保護小樓,整座小樓被包裹在一座木樓之內。樓前是少年列寧和她母親的全身雕像,雕像前的花壇裏是盛開的鮮花,雕像周圍是一圈櫻桃樹。故居門前設有少年先鋒崗, 4 個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站立在那裏,在他們朝氣蓬勃、充滿陽光的笑臉上,我看到一種民族精神在傳遞、在延續。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和少先隊員參觀列寧故居,蘇聯人的素質很好,秩序井然,進入故居自行穿上帆布鞋套,然後進入室內靜靜地聽講解員講解。蘇聯人民對列寧的愛戴是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尤其是烏裏揚諾夫斯克的居民,莫不以生活在列寧的故鄉而自豪。

        這次培訓時間為一個半月。培訓中心有個外事處,具體負責中國飛行員培訓事務的工作人員是娜達沙,畢業於語言學院,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德語。由她和我商定培訓計劃,前一個月上理論課,後半個月飛模擬機。

        那時候除了中國的飛行員以外,還有來自東歐國家和朝鮮的飛行員。東歐國家的飛行員比較散漫,一上完課就滿城跑。朝鮮的飛行員紀律嚴明,胸前別著金日成像章,任何時候都是集體行動,每天晚飯後,全體集合由領隊講評。

        時值夏秋季節,景色最是迷人。每天晚飯後,我們就到友誼公園散步,盛開的玫瑰和菊花送來陣陣馨香。走累了就坐在岸邊的長椅上休息,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發,河麵上沙鷗點點,白帆片片,充滿了詩情畫意,置身其中,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愜意。

        我們團組中多半是南方人,會水,所以每星期天我們就結伴去遊泳。伏爾加河水麵寬廣,水流平緩,非常適合遊泳。遊一會兒就在沙灘上曬日光浴。蘇聯人熱情好客,往往招呼我們過去一起打排球,踢足球,累了就坐下來一起聊天,就著麵包幹和沙拉喝啤酒。因為經常去遊泳又經常相遇,很快就成了朋友。有一回,一幫女將提出要和我們舉行沙灘足球賽,我們不假思索就說好。我們心想她們一個個胖胖的,而我們一個個瘦瘦的,哪有我們靈巧。可是一上場,很快發現我們不是她們對手。別看她們很胖,可是也很靈活,在沙地上奔跑比我們快,勁兒也比我們大,半場下來,我們一個個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一屁股坐在沙地上不想起來,引得那幫女將哈哈大笑。

        這次使我有點感慨的是,我們的空勤人員進行了一次“減肥”。那時已經實行出國人員回國免稅購買電器的指標製。出國三個月以內的可以在北京外貿部、高教部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免稅購買一大一小,三個月以上的可以購買兩大兩小。冰箱、彩電、錄像機、攝像機、摩托車屬大件,錄音機、電子琴、吸塵器、壓麵機屬小件。那時擁有原裝進口電器是很時髦的事,為了省下有限的外匯去購買電器,我們有幾位弟兄真是省吃儉用,吃了一個多月的方便麵,最後看到方便麵就想吐,以至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吃方便麵。

        培訓結束,我們的飛行員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在畢業典禮上,教育處長和娜達莎向我們的飛行員致詞祝賀,並給每個學員贈送了小紀念品。在他們熱情洋溢的話語中,我有一種預感:中蘇兩國恢複正常關係已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