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笛聲聲(菊廬夜話3)
文章來源: 閣老2006-08-22 07:26:24

        故鄉盛產蘆葦,丈八高,拇指粗。入秋割下,晾幹,壓碾成條,可編成簸箕、笸籮、屯條、卷簾、蘆席。

        蘆葦的生命力極強,到了春風吹又生的季節,蘆筍破土而出,再堅硬的泥土都擋不住她來到世界的腳步。到了端午節,母親帶我采集葦葉,用開水泡軟後包粽子,有糯米的,麵的,粟米的。那時再野性的我也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望著冒著熱氣的鍋灶,為的是等著吃那葦葉飄香的粽子。

        蘆葦給我的童年帶來許多歡樂。我和一幫小夥伴,用蘆葉編織成各種形狀的動物,製成風車,水槍,或者把蘆葉折成小船,放上一朵不知名的野花,讓它順水漂流。誰的小船漂得最遠,將來走得最遠。我的小船漂得最遠,長大後果然走得最遠,從家鄉漂到上海、北京,又從北京漂到歐洲,最後漂到了美國。

        對我來說,最喜歡的是做蘆笛,打下幾片葦葉,卷起做成嗩呐形狀的蘆笛,那嗚嗚的聲音像螺號,雄渾激越,傳得很遠。玩捉迷藏時,我們男孩兒躲在麥地或油菜地裏,讓女孩兒找我們。一聲蘆笛引來她們的腳步,等她們走到那兒,我們的蘆笛又在別處吹響,此起彼伏,弄得她們到處撲空。最後,還是我們繞到她們身後,在蘆笛聲中、笑聲中把她們抓住 ---

        離開故鄉以後,故鄉的蘆笛聲已經離我遠去,但故鄉的蘆笛聲又時時在我心中響起。 2002 年初夏我在聖彼得堡遊覽夏宮,在芬蘭灣裏我看到一叢多年不見的蘆葦,我摘下葦葉折了條小船,讓它隨著海浪漂向遠方,又做了個蘆笛,嗚嗚的聲音響起,驚起沙鷗一片。在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故鄉。

        故鄉喲,你可聽見了遊子的蘆笛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