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千人

理工男到創業者蛻變後感悟。來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學院終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飛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個人資料
博文

今天讓我寫下一些零星的回憶。隻要回憶還在,逝者就還沒有死。那一年的很多回憶,都深深刻在腦子裏。 1989,神奇的一年。那一年,上海外灘還是“浦東鄉下”,深圳還不存在,港幣和友誼商店令人羨慕,Unix還不流行,最熱門的程序語言還是Fortran。那一年,雪糕雙棒還是一毛錢一隻,賀年的卡片非常美麗,友誼都很純潔。清華西區周末最好玩的就是迪斯科舞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2024,世界真的變了。我說的和政治無關。2024年世界最大的變化就是AI。幾個月沒碰,今天隨手寫一句話,計算機就生成了以下的圖。這也算我的作品吧,因為(1)這些圖是不可能第二次被任何人生成的(2)這些圖沒有任何的版權問題。穀歌的搜索已經從彈框敲字要變成品牌總結(SGE,searchgenerativeexperience)。以後你敲一個品牌,穀歌就把所有信息都總結了給你(都是AI自己生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微軟穀歌臉書園區比拚。在西雅圖走馬看花去了微軟園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微軟園區實在是老財主家大氣。 西雅圖比起舊金山,多了一層和自然的貼近(雖然舊金山有金門橋Yosemite矽穀等打卡地)。舊金山灣區是在城市保留了幾棵樹。西雅圖是在森林裏建了一個城市。必須佩服Gates當年的選擇-回老家。我去過穀歌和臉書的園區,去過東北波士頓了洛杉磯幾個名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現在可能隻有臉書還提供免費的三餐給員工。上周有幸有朋友帶入蹭飯。 臉書園區像一個奧特萊特的mall,內部是封起來的。停車免費。讓我想起國內的"大院"-有班車,有食堂,有福利。有趣的是這是在美國實現的。 裏麵有點高科技主題公園,好像每個員工也都是遊客和過客。裏麵正經的工作看不見,隻是感覺到處是玩的。 臉書核心業務是投放廣告掙來廣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英國二戰鐵血首相,1945年剛打敗希特勒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被英國選民高調選掉?腫莫回事? Churchill對於英國的二戰勝利是功不可沒的。可以說,沒有他,德國一定會贏二戰,而世界將轉入另一個平行空間(當然不一定比今天更差)。 在波茨坦會議中,三巨頭在德國波茨坦開會討論戰後的解決方案。這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剛剛突然病逝,美國換上一個菜鳥特魯門。Trum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2024-05-07 17:37:14)

男人,沒有好的。 看看這個被離婚的男人列表,你就知道,好男人不存在。長相,成就,都不夠。 女人們說,男人,要有錢,有愛,有長相,有身高,還要愛我,還要隻愛我,還要聽我的。這樣的男人,絕種了。 成功的婚姻,就是愛。愛就是忍耐。 女人要離婚,不需要理由。不離婚,需要智慧,不需要聰明。 看看下麵這個列表的帥男富豪,你就知道人都是平等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開共享出租的人都有自己的攻略,否則一分錢也賺不到。隻是給平台免費打工。但是會幹的能整出孩子的大學學費。有一次在海澱黃莊,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炒瓜子的。原味瓜子很好吃,一斤八毛錢,很棒很值。有一天我去買,感覺變了一點點味道。隨口和店主一問,才知道原來炒瓜子的師傅炒了四十年,回老家去了,新手隻是才幹了三十年。開車,也是一樣。開車也有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活久見,一個領域的理工男,出道比我晚,隻是在伯克利讀過研究生,居然在母國意大利的奢侈品牌法拉利坐上CEO帥位。他的故事值得每一個理工男好好理解,尤其是大陸人。尤其是清華理工男。 BenedettoVigna,從意法電子(STMicro)普通職員做起,經過項目的磨練,最終變成法拉利的CEO。他1993年比薩大學物理畢業,有二百項發明專利,開發了矽材料三維震動傳感器。 他靠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如果把世界理解為錢的流動,那麽就會向電路一樣有正極和負極(地)。錢從正極通過產業鏈流入負極,然後再重新從正極湧出,再次流向負極。也就是說,錢是循環的。這個正極,就是叫終端消費者(endconsumer)。隻要你在retailer購物,你就是在發揮終端消費者的作用。這個負極,就是員工(employee)。員工的定義,就是單向的拿錢。正極到負極的流動,經過的就是產業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矽穀投資人和創業者見麵,可是不在elevator裏麵。畢竟,在地震帶,電梯比較罕見,ride也都太短。投資人需要和創業者或者創想家聊聊,看你靠不靠譜。這在矽穀有三大咖啡館。在此工匠帶您看看飲品。斯坦福邊上的Coupa。包括CoupaMamona和CoupaLytton.Woodside的BUCKS。Woodside的WoodsideBakeryandCafe.作為理工男,能混到被風險投資在這裏拷問一次,已經算是沒有虛度光陰。讓我想起家鄉海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4]
[5]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