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博文
(2022-10-29 05:13:38)
我不修邊幅,但卻對一本關於古代服飾的書《章服之實》著了迷,拿起來就放不下,一口氣讀完。 作者王亞蓉女士是沈從文先生生前從事服飾考古的助手。一看她的照片,我就覺得親切。她長得跟我師娘像極了,都是學工藝美術,而且都在博物館工作。當然我知道她們之間沒有關係。 沈先生生前從事服飾考古的助手除了王女士,還有一位王“予予”(讀x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7 07:10:29)
五十歲還是個坎兒。沒想到。這麽些年,我的常任醫師沒變過。我一年見她一次,每年體檢都正常。今年四月,她用聽診器發現了新情況,“不要緊的,給你做個心電圖。”我心律失常。“不要擔心,可能是運動員心髒,”她寬慰我,“改天再給你做個應力超聲心動圖看看。”我回家了,但還是擔心。以前爬坡沒有問題,但近來開始氣喘,中間必須歇氣,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22-10-24 14:53:58)
我踩著不變的步伐是為了配合你到來在慌張遲疑的時候請跟我來我跟柳住在同一棟樓上,到我快要畢業的那年春天才認識。她沒有嫌棄我其貌不揚、不修邊幅。她就讀的專業正熱門,而我來自一個冷門專業,她也沒有嫌棄。她符合我對於一個妻子的全部期望。當時社會已經進入理論聯係實惠的年代。英語係有的女生成天纏著無線電專業的男生,不光因為他們能修短波收音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2-10-22 08:04:54)
第三種失佚跟古籍的整理研究有關。古籍整理要求識字斷文、正確標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曆史上漢語言文字的變化是很大的。古文研究的基礎性工作,首先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根據小篆、大篆、古文對漢字的形、聲、義做出解釋。清朝段玉裁給《說文解字》作注,他的《說文解字注》成為近現代古文研究的標準工具書之一。《說文解字》是存在局限和錯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1 07:09:20)
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印刷品為唐懿宗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西元868年5月11日)雕版印刷的《金剛經》,上世紀初在敦煌莫高窟發現,字體正楷,今藏大英圖書館。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上世紀初在內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王朝文獻中有不少的活字印刷品,屬於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部分流落到了俄羅斯,部分流落到了英國;西夏大體與宋同期,也尊儒。印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10-20 06:27:04)
我們對於今天發生的事情,都經常有不同的看法,想要了解曆史文化、還原曆史,難度不知道要大出多少。了解曆史文化,主要依靠文字,實物可以作印證。僅有實物、完全沒有文字記載,有時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一九七六年考古學的重大發現,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晚期的,規模宏大,但是由於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到現在也不能提供一套令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18 14:08:31)
有人對《沸水勺中》裏的事實提出異議,我不接受。 《沸水勺中》和《母氏聖善》兩篇,是祭父母文,是要拿到他們墳前焚燒的。豈敢有一字虛言?豈敢有一字虛言?家族裏老少二十幾人,沒有一個人要我改一個字。 有人分析缺糧戶的成因。有人探討麩糠的定義。學術探討總是值得鼓勵的,但我無心參與。童年的心靈創傷,是永久的。我不會忘記,端著多是糠團的米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10-16 19:09:10)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人生的奇遇,我經曆了不止一次。 我讀理論物理時,兩位楊老師對我好極了,在專業上對我耳提麵命、悉心栽培,還不時給我機會到國內主要研究機構學習交流。慚愧的是我辜負了他們的期望,沒有留下來繼承他們的衣缽。 一九九五年秋天,他們派我去南京大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當時寧漢之間交通不便,我獨自一人乘客輪順江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2-10-15 16:36:49)
我比較清高,不大喜歡結交人。我家老二就不一樣了,他喜歡結交人。他當院長,老家不時有人去找他。一次他問我,那個全國聞名的楊詩人是不是你同學。我說是。他說他好像結交挺廣的。我警覺了,“你不要理他,他從年輕時就招搖撞騙!”後來楊詩人跟王作家打官司。王是我景仰的作家。他大哥是我研究生論文的答辯委員,那幾年我們隔段時間就要見次麵。最後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12 05:18:51)
父親在世時,姆媽算得上是個厲害婆婆。姆媽將父親照顧得很好,但父親還是走了。父親走了以後,姆媽變得感情脆弱。他們爭吵了一輩子,但是從沒動過手,實際上有著深厚的感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我有一次回家,姆媽向我數落父親的不是。原來她將外公接到家,想盡孝道。不想老小老小,父親隻想她伺候自己一人,結果是不歡而散。在幺兒麵前,母親哭得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16]
[17]
[18]
[1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