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周四,最高法院迎來了一個輝煌的時刻。它以合乎邏輯並有力的方式,重申了美國法治的基本原則,那就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在禁止大學招生中使用種族因素方麵,六名法官的多數派意見,在種族分裂成為固化製度的狀況中,邁開了一大步。 這兩起案件是學生公平招生組織針對私立的哈佛大學和公立的北卡羅來納大學提出的。他們都用了種族優先偏袒某些申請者而犧牲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眾所周知,從美國商界到普通百姓,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在過去幾年裏急劇下降。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事情已經變得多麽糟糕。蓋洛普自卡特政府以來一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上個月,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創下曆史新低,僅有15%。在接受調查的每10名美國人中,就有超過8名對中國持負麵看法,其中大約一半人有“非常不好”的看法。雖然這些數字令人擔憂,但它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對整個一代人來說,美國對中國的期望和政策反應一直基於中國經濟會永無止境地直線成長的假設。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導致了公眾對中國前所未有的反感。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對中國實施了嚴厲的貿易措施和出口管製。眾議院成立了一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以此向白宮施壓,要求其采取更強硬的態度。但對中國日益強大必然性的預記需要根據中國潛在的經濟和人口趨勢而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年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在深圳創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回答突然火了,在此澄清一下、此處絕無惡意抹黑顏寧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施一公更是我高中時期偶像:) 先說結論:在轟轟烈烈的AI革命下,傳統結構生物學的顏寧教授,在歐美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競爭力大幅下降,從而走到了職業天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十年前習近平上台時,中國剛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那時起,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6.7%,是曆史上主要經濟體中持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中國GDP達近18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18.4%。中國的快速技術進步也使它成為對美國及其盟國的一個戰略性威脅。它正在穩步將美國這個競爭對手趕出從5G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過去一年裏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急劇放緩讓許多專家重新考慮中國何時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甚至是否能超越美國。一直到最近,許多經濟學家還認為,以美元衡量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將在2020年代末超過美國,從而到達許多人認為有史以來最非凡的經濟增長的頂峰。但由於北京主導的政策(包括對Covid-19的清零和遏製房地產投機的努力)已經削弱了經濟增長,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22-09-02 05:06:21)

美國阻止西太平洋發生災難性戰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盡管全世界都在關注普京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習近平似乎正在準備對台灣進行更具嚴重後果的攻擊。習近平先生領導下的中國正麵臨著危險的強弱點的混合:麵對嚴重的經濟、人口和戰略問題,在仍有機會的情況下,中國會傾向於利用其迅速發展的軍事力量來改變現有秩序。 這種權力峰值綜合症(由於恐懼即將到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在今年3月初我父親去世的那天,我去了台北郊外五指山上的軍人墓地,拜祭了祖父母的最後安息地。 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當時身在台灣,那是我出生和早年成長的故鄉。我的家人在1990年代就移民到了新西蘭,我爸爸是在那裏去世的。對於那些疫情的旅行限製讓我無法陪伴在他身邊,我真是無能為力。 其實我也是出自於於一種瀕死物種的感覺而去了那個墓地。 當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2022-06-28 04:49:32)
有沒有可能新的大國競爭時代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呢?今天那些發生在與北京多代人衝突的擔憂都是基於對過去得到數據的線性推斷,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國似乎有希望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時代。然而,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對它曾經尋求與美國之間的競爭毫無準備。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錯誤的管理,長期處於下滑狀態的中國經濟現在正處於自由降落的狀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如果喬·拜登總統的亞洲之行(以他對台灣防禦的評論,關於擬議的新區域貿易協定的公告,以及與對中國崛起表現出類似擔憂的領導人的會晤)表明了美國持久性的全球實力,那麽同時也揭示了同樣重要的事實:北京未能將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主導地位,即使在自己的後院也是如此。 拜登今天結束了四方領導人峰會(包括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安全夥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