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博文
(2020-09-18 06:29:36)

現存《白蓮社圖》有人說是宋李公麟原創,有人說是李公麟外甥張激臨摹他的作品,講的是東晉元興年間,高僧惠遠在廬山東林寺同18位賢士建白蓮社專修淨土法門,並與陸修靜、陶淵明、謝靈運相善的故事,和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樣,國寶級作品。曆時一個月,臨摹完成,收獲不小。
寬33厘米長780厘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17 10:26:42)

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提出:“畫忌六氣:一曰俗氣,如村女塗脂;二曰匠氣,工而無韻;三曰火氣,有筆仗而鋒芒太露;四曰草氣,粗率過甚,絕少文雅;五曰閨閣氣,描條軟弱,全無骨力,六曰蹴黑氣,無知妄作,惡不可耐。”古人作畫標準太高,古人不但聰明,而且異常勤奮。孔子《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五馬圖》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16 10:24:32)

倪瓚為元四家之一,惜墨如金,自稱懶瓚,他那裏會懶,隻是他的功力已經登峰造極,手輕輕一揮,飛沙走石,氣象萬千。倪師紫芝山房圖,原詩作有兩個字模糊,後世把他的詩讀成千奇百怪,沒有一個固定樣式,草翁不揣愚陋,學倪師大作並修訂倪師五言詩如下:山房臨碧海,翳翳紫芝榮。
雲上飛鳬舄,月中聞鳳笙。
術煙生石竈,竹雪灑前楹。
誰見陳高士,熙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清代王鑒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王,舍此則為外道”,自伏羲畫八卦線條始,到王維,二李,董巨,山水畫進入新的裏程碑。西畫講造形,國畫講以形寫神,造象,大象無形,可惜現在國畫界學素描等西方技法太多,把國畫的山水畫都畫成風景畫。 有網友問國畫什麽是造“象”,老子講:“大象無形”,易經係辭裏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9-12 14:05:46)

莊子曰:“道無所不在”,千裏問道,所問者,非道也,人也。故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莊子原文:《莊子·知北遊》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9-06 11:26:10)

文人畫畫應以水墨畫為能事。墨為黑,為陰,紙為白,為陽。一陰一陽謂之道。 王維說過:“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圖,寫千裏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於筆下。” 明代董其昌更推崇王維是“南宗之祖”,認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黃賓虹先生雲:畫之不設色而有趣味者為白描。但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03 15:33:31)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後來畫家多用梅竹代替柏樹,鬆梅竹歲寒三友,比喻在嚴酷的環境考驗下,還能在一起的才是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01 17:20:59)

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譯文:河邊的蘆葦蒼蒼茫茫,秋深天氣冷了露水都結成了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可望不可及。這是一首描寫思念的詩,這位伊人,到底在上遊,還是在下遊?真有這個人,還是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8-31 16:46:00)

孔子教人寫詩要“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也就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知識,也就是儒家常講的“格物”,然後“風雅頌賦比興”,也就是“誌於道”的境地。
詩人不要求會畫畫,但畫家必須要會作詩。
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曆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