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導報

暢言歐洲時事,兼論曆史文化,點評社會人物,囊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文學、藝術……
博文

張健是北京八九民運的幸存者,30年來為六四死難同胞奔走呼號、直到生命之火耗盡。張健在德國去世,他在海外沒有直係親屬,所以我作為張健朋友幫助料理後事,唯一願望是讓這位民運戰士入土為安。我是八九時代的全德學聯主席,德國六四捐款委員會主席,迄今還是那時創刊的德國《歐華導報》社長兼總編。所以盡管現在深入簡出,不為世人所知,但初心難忘,永不屈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九學運已經過去了三十年,那一代人中的許多人已經淡忘了當年的悲憤,新一代人中許多人還不了解、或隻是膚淺地了解當年的事件,這就是中國政府想刻意達到的目的:用掩蓋曆史、篡改曆史的手段,將當年的這一罪惡從人們的記憶中、從曆史上抹去。但因為這一事件發生得過於慘烈,過於驚心動魄,它不僅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也成為世界曆史的集體記憶。其對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張健在八九學運的那個恐怖之夜身中三槍,是“六•四”幸存者。在此後的三十年中,他一直為中國民主與人權奔走呼號。當年僅48歲的張健去世的噩耗傳來時,我不禁一怔。美國呂金花說,張健就在德國慕尼黑。我問哪家醫院?我要去探望張健,不能讓張健弟孤獨地躺在那裏。當天(4月25日)我就接到德國潘永忠來函,說巴黎的萬潤南正在四處尋找德國哪位朋友能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海外華僑的中國身份問題又起波浪,這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感情問題,而且是一個現實問題。現今有效的中國法律是1980年9月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國籍法。當時改革開放尚未正式起步,中國公民除了特殊許可外,還是禁止出國的,甚至偷渡去港台的還要被槍殺,所以罔論移民海外。當時的“海外華僑”根本不是來自中國大陸,而是來自港澳、台灣和東南亞華僑,包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個世界充滿了恨,也充滿了愛。 1979年,45萬多越南華僑被迫走上了南中國海的死亡航行。一艘艘滿載幾百、幾千名難民的超載船隻,漂流在公海上。周邊國家都拒絕他們上岸,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他們。一艘艘破舊不堪的船隻沒有方向地在公海上航行,航行,一半以上的船隻被海盜搶劫一空,無數婦女被海盜強奸輪奸,更多船隻舟覆人亡。 狂風,海浪,饑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5-24 13:32:06)

狂歡,狂歡,5月11日至14日,海岸旅遊名城廈門成為中國關注的焦點城市:廈門尼斯嘉年華“2017國際集美節”正式舉行。初夏的南國暖風初起,集美新城的人民廣場已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人的海洋。燈光、音樂、色彩、舞蹈、歌聲和運動在這裏匯集在一起,令人眼花繚亂;嘉年華是開放式的盛會,沒有國界,參與表演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舞者和節目,這次廈門的嘉年華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留德初年,許多德國人好奇地問我:你們的外交部長姓錢,是否是你的親屬?我說,中國姓錢的人有幾百萬,五百年前可能一家。但仔細想想,錢其琛似乎與我家也有點關係,主要與我舅舅王永堂(字紹堂)。驚悉他去世後,我翻箱倒櫃,找到了錢其琛在上海大同中學的畢業照(1945)和兩封他給我舅舅的原信(1948)。 錢其琛(1928.1-2017.5.9),祖上應當是清朝文官,但到他的時候已經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國總統大選,牽動了法國6700萬民眾的心,也牽動了德國政界和民眾的心。電視上天天報道,天天討論,人們擔心剛過了2016這個黑天鵝年,2017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上再放飛出一隻黑天鵝。在這特殊年代,歐洲民眾聽到大選就心驚肉跳,不知又會發生什麽意想不到的事件。終於,人們焦躁等到5月7日,20點整,法國政府公布大選初步結果:馬克龍(EmmanuelMacron)以65%獲勝,將當選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經曆279天折騰,3月29日英國正式向歐盟遞交脫離歐盟申請——25日是創建歐共體的羅馬條約60周年,英國不宜在這樣的慶典之日攪渾水。在長達六頁的申請書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伊表示了過分低調:英國脫歐不是否認歐盟,而且坦承,英國將失去歐盟統一市場,失去對歐洲經濟發展的影響。英國企業將不再享受歐盟待遇,隻能像它們在世界上其它地區投資那樣,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14:07:26)

英國,因為東歐勞工湧向英國勞工市場而公投脫歐;美國,因為經濟全球化衝擊美國產業而出現特朗普當選;歐盟,因為東歐國家不願分擔進入歐盟的非洲難民等而麵臨分裂……世界政壇風起雲湧,但各種現象的因果關係還是要理清。一些不太嚴謹的媒體經常張冠李戴以嘩眾取寵,例如說英國脫歐是因為歐盟的難民政策,東歐反感歐盟是因為德國接受了敘利亞難民,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