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毛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56年前高校教授工資級別 “56年前各校教授也有級別,好像不是國家統一評定的,那是各校自聘自評的嗎?”這是來自論壇“法眼”網友的問題。

1952年政務院發布過一個全國教育係統的工資標準(采用工資分)圖1,適用高等院校教師的有26個級別,按這個標準表,不是正副院校長的教授最高是4級,副教授最低13級,助教最低26級。 52年各校按此標準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十年代上海各高校教授、副教授人數六十年代高校教師中具有教授(包括副教授)職稱的比例很低,在上海高校,教授人數多的近百人,少的學院才十幾年(參見下麵的統計數據),不像現在的高校教授滿街走,象華師大、同濟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都有兩千多人,並過校的複旦、交大就更多了。而在文革前,上海所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加起來不到一千人,那時的教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毛澤東1959年致六級幹部的公開信
這是毛主席在59年鄭州會議後就農業問題寫的一封信。讀了這封信,你認為他會相信畝產能達“萬斤”、“十萬斤”?有段時間甚囂塵上的說他“盲目追求脫離現實的大躍進,大放農業‘衛星’,刮起‘共產風’,引發‘浮誇風’等”的宣傳是事實嗎?到底誰是放農業‘衛星’,刮‘共產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6-07 06:18:31)

1956年教授評級資料
1956年上海高校教授評級過程中學校的意見很重要(列為幾級報上去),但最後審批基本由高教局決定(一級教授還要上報高教部核批),在前幾篇論及談家楨、吳樂懿等評級情況時曾提到過高教局在評級中的主導角色。下麵是幾個學校為一些教授爭取高評一級的幾份資料。上海水產學院朱元鼎原被高教部核批為2級教授,朱元鼎“再三提出要求重行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華裔女博士李寧的一份資料華裔女博士李寧,1942年出生,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分配到新疆工作,1978年考取北大研究生,1988年赴美後就此留美直到去世。李寧在美國是做超導材料研究。1991年後發表了幾篇有關“反地球引力”論文引起了有關方麵的關注。李寧博士也和中國駐美領館聯係說願與國內方麵合作研究,駐美領館也寫了情況報告(參見下圖資料),報告中說,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56年上影廠工資級別提級情況 在“王丹鳳評級資料”博文裏曾提到,王丹鳳56年從原來文藝10級提到了文藝6級,一下提了4級,那其他人有沒有提級呢,有的提幾級?
由於56年前的文藝級別標準有20個等級,56年工改後定的新的文藝標準隻有16個等級(另外還有2個輔助級別),所以原來低於文藝2級的在56年執行新標準時,多數人都提了級,一般是提一到二級;也有一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鋼琴教授吳樂懿評級資料 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家吳樂懿(1919年3月27日—2006年4月1日)194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鋼琴係。1948年任上海國立音專的副教授,1949年赴法國留學。1954年回國任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起改用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1956年教授重新評級時,高教部是將吳樂懿、李翠貞列為二級。學校提議將吳樂懿、李翠貞列為一級。上海高教局的意見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海高等院校院校長級別評定名單 1956年文教係統工資改革時除教授重新評級外,各院校的院校長也根據其原來的級別進行了評定調整。院校長的級別分執行行政級工資標準和執行教學級工資標準兩種。一般為原是行政級的繼續執行行政級,原級別不動,有一部分原級別稍低的提了一級,提級意見由學校報,也有高教局或主管部(高教部或衛生部)提出。圖1、圖2是院校長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5 06:48:10)

一組老照片 1.這是什麽會議,一張桌上近二十個茶杯不會拿錯? 2.這麽長的照片,還算較清晰,人物能辨認: 3.這張不會是劇照吧,有兩人不太象: 4.少奇的神態? 5.和李先念交談,另二人是誰: 6.迎接的是誰?整個班子幾乎全出動了: 7.談話氣氛好像比較嚴肅: 8.左一是誰能認出吧: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6年複旦大學教授評級故事關於1956年複旦大學教授評級的情況大家從複旦葛劍雄和“李振麟談1956年複旦的工資改革”兩篇文章中了解了一些故事。本文講一個葛、李兩文沒有提及的談家楨教授對評級不滿的故事。這是上海市委高等教育科學工作部工作人員和談家楨談話後寫的一個報告。報告說,談家楨對最後沒有評到一級教授很有意見:說學校黨委已把他評為一級上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