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2016-04-04 19:27:55)
鄉村政治往往跟家族之間一代一代的恩怨情仇攪在一起。政治鬥爭往往提供了展示過去恩怨的機會。過去矛盾多的村往往每次政治鬥爭都鬥得死去活來。尤其要有人被整死,那仇就世世代代傳下去,沒完沒了。 我們村比較起來還算平和。曆次政治鬥爭沒有死過人。村裏有一家被劃為地主的家庭,當家人土改時跑了。他在村裏人緣不太好,對窮人比較刻薄。如果不跑,很可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4-04 01:54:40)
大家都在說小時穿衣的事。布票數量各地應該差不多。在傳統產棉區,穿衣服的困難要小一些。所謂冀南棉海,是因為河北南部是傳統上的產棉區。紡棉花織布一直是那一帶重要的副業。過去許多地不多的家庭靠紡棉花織布維持一家的生活。 小時候沒覺得缺穿的,隻不過那都是母親和姐姐辛勞的成果。毛時代,自己不可能種棉花,因為自留地數量有限,大家都用來種吃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4-03 00:56:21)
我本來是沒有資格在77,78級大哥大姐麵前談高考的。因為前麵有幾個大哥大姐在談論農村孩子上學的事,我的經曆可能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農村孩子求學的路。所以也就冒昧的來說一說,希望大家不要見笑。 我是88年上的大學,但我在上大學之前在我們縣一中教了三年高中。我跟我的學生一塊參加高考。非常慚愧,我考上了,我的學生大部分沒考上。 這種經曆在77,78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6-04-03 00:46:39)
我上的是中師英語班。當時農村英語老師奇缺,大部分老師是培訓一個暑假就上去教,水平就說不不用說了。大學英語本科畢業的根本分不到縣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河北省各地區從恢複高考後都招了中師英語班。我們地區也是,每年在那所建於1910年的師範學校招一個中師英語班。其實那個學校在我們入學後很快就改名為師範專科學校了(大專)。我們是學校最後一屆中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