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妮燕

聽從心靈的聲音,講述感動的故事!
個人資料
博文

這其實是一個社恐的“獨生子女”如何交朋友的艱難故事。 我發現從小的生活環境對社交影響很大,周圍多子女的印巴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社牛,而我們這代人小時候,2個孩子家庭是標配,而且小時候鄰裏關係也沒有現在這麽疏遠,一棟樓一個廠大院的孩子每天都在一起玩,社恐很少見。我兒子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獨生子女,但他比姐姐小很多,等他6歲記事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2-06 11:31:58)

所有的中國人特別是讀書人都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古代勵誌名句,但真到了加拿大這個苦寒之地才知道,在寒帶,梅花是根本不可能長出來的,根據北美植物耐寒分區表,我們這裏屬於zone3(即冬天最低溫度在負30度到負40之間)不僅梅花種不活,果樹也基本隻能種蘋果(而且是寒帶特種蘋果樹),但蘋果樹也是到了春天才開花,所以到目前為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從小到大幾乎每天做夢,做的夢也是千奇百怪,更詭異的是每天做的夢醒來多少都還記得,所以我能知道自己幾乎是一睡著就開始做夢,為啥知道這一點,因為每天哪怕睡半小時的午覺也會做一個小夢,再比如以前孩子嬰兒時期是跟著我睡的,每晚需要醒無數次喂奶,每次喂完我倒頭就睡,一睡著就開始進入夢境,也就是說如果一晚上被喂奶打斷成五部分,那一晚上我就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們這裏沒有學校排名,沒有過度競爭的內卷,是北美教育的一塊世外桃源。當地97%的孩子上公校(如我的女兒),條件稍好的家庭送孩子去私校,目的可能也不為畢業上什麽名校,隻為孩子將來的朋友圈環境更好更出色。這不兒子馬上要上高中了,開始犯愁了。如果就近入學,就應該上離家最近的公立高中,也就是女兒上過的高中。但兒子比較走運,他處在家裏條件最好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今天讀了沃頓商學院亞當教授寫的《GiveandTake》,它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認知並破解了我幾十年的困惑。 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再加上我在家排行老大,所以作為家族大姐的我對周圍人一貫都很照顧並願意持續付出,卻很少要求或期望別人來照顧我。我原以為自己天生是討好型人格,而“討好”這個詞聽起來就是是負麵的,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好像類似哈巴狗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昨天觀看了經典美國科幻片“黑洞頻率(Frequency)”,講述男主的父親是一個消防員,三十年前因為救火意外去世,從小沒有爸爸的男主抑鬱地長大,在36歲時偶爾通過無線電連線到出事前的父親,通過提醒,挽救了父親的生命改變整個家庭過去和現在命運的故事,父子之間跨時空的對話和感情看哭了包括我在內成千上萬的觀眾。如果我能穿越回過去,我最想做的不是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1-29 04:57:17)

四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交往交流方式,原來定期見麵的朋友,改網聊,即使住同一個城市,因為各自生活軌道不同,再沒交集,又各自忙碌,也可能好幾年也見不上一麵。上周六就在Costco偶遇一個5年多沒見麵的老朋友,雖平時通過電話也有些聯係,但一個住城市的東南角,一個住西北角,幾乎是這個城市交通的最遠距離,今天卻在地處兩家中間的Costco采購時相遇,奇妙的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美強慘”時,同情之心加上意難平,會讓我們對之關注備至,感同身受。原因是,首先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好的人或事物,沒有人不喜歡。其次對“強”,所有積極向上的人都會慕“強”,覺得這個世界的邏輯應該是隻要努力變強大就有收獲,幸福生活或好的結果應該理所當然(deserved)。但往往事事偏偏不如人意,美強如他卻很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4-01-25 08:29:05)
昨天接兒子時,在下一個全被冰雪覆蓋的台階時滑倒了,啪的一下重重地仰麵摔在地上,還好因為手裏拿著兩個包,所以摔的時候沒有撐地,手腕沒事。但感覺屁股真的摔成了兩半,好疼。隱隱地擔心腰會不會有事,手裏拿的筆記本電腦會不會摔壞,還好到目前為止都沒事。 這件事提醒了我,任何時候都不要得意忘形,一定要小心謹慎,隔壁安省有兩個中年男子在鏟雪時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4-01-23 09:37:28)
一,先看完全不賺錢的白忙部分: 跟著潮流做自媒體,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做音頻、視頻、寫作,再加上合唱團,都算是自娛自樂的玩樂。還有看不完的政經新聞,白白胖胖說話緩慢(我每次要調到速度2.0才能聽下去)但有內容的王劍老師,以廚房為節目背景的光頭博主石頭,還有說話像講相聲並且還一蹦一跳的台灣博主“關鍵時刻”的寶傑,看不過來,根本看不過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