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愚醫

若愚,胸無大誌,童心龜欲
個人資料
北美愚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09-09 15:28:11)

我不是兒童心理學家,也沒讀過什麽育兒巨著。但我相信兒女的一舉一動,會給我們提供反饋,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回憶。有些是甜蜜的,有些卻是苦澀的。
記得當我還是二十出頭的時候,幾個同輩剛高中畢業,就成了準父親。那年月,不用電話預約,就可以直接"穿堂而過"。我們走到一對準父母的家,前麵迎來的是大腹便便的少婦充滿"禧"的笑臉,她身後傳出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9-06 22:16:42)
前幾天,曼穀機場有一些國內遊客因為航班延誤而高吭《義勇軍進行曲》.看此新聞後頗有點五味雜陳的感受。本人就有不止一次的飛機延誤經曆。不滿,焦慮,甚至有些憤怒,都是情有可原.向航班人員口頭上抱怨都可以理解。不過用國歌來發泄私怨倒是一件新鮮事兒.
國歌是在一個特定的曆史環境下創作的.它往往代表一個國家一連串的,劃時代的事情.它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史詩,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9-02 18:21:26)

夫妻拌嘴良方二則:每周一歌(治病不治命)。
>
>如果她嘮叨個不停:
>
>你太累啦,也該歇歇啦。不可能所有事情,一天來做完。
>
>你太累啦,也該歇歇啦。別一天動(或
>叨,鬧,視情況定)個沒完。
>
>如果她離家出走:
>
>趕緊會家,
>陪我做伴,
>過去的事情,
>我一概不談。
>
>快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老公我呆在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北美看病,相對國內來說好多了。不用排對掛號,有相對固定的診療時間。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病情了解得很仔細,困難不少。
如何有效地與醫生溝通,成為一個很實際的話題。下麵就一個血液和腫瘤科醫師的角度,談談個人的一點淺見(為了不占用大家太多的時間和腦筋,我盡量簡單化。太繁雜了反而零亂)。
1.診斷時間,具體到年和月。
2.部位(肺,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8-25 22:22:15)

天漸黑。 家後院的兩顆鬆樹間,栓著一個用彩布織成的吊床。那是女兒一年前,花$25買來,自己一個人捆在樹上玩的。吊床從此成了她的樂園。 此時,她正在吊床上享受著自己的小天地。 我洗完碗後,出於好奇走到後院,想看個究竟。女兒一見我來,興奮地對我喊道:Dad,Comeoverhere!衹見兩隻小豚鼠,棕白相間的皮膚,正在鬆樹間跑來跑去。她們看上去似乎很快活。很熱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5-08-23 16:20:39)
這是超過10年前的事了。 女兒天生就好動。小時候喜歡拿著小錘子或小東西,叮叮鐺鐺的幹起活來,那架勢,簡直像個工匠。連男孩子都得佩服。但是有一天,家裏突然變得格外的安靜。敏感的父母都知道,也許發生了什麽不尋常的事。出於擔心,我開始四處尋找她的影子。 在廳子的那一邊,我迷迷糊糊的看見一個小肉團的影子(說來令人泄氣,女兒兩三歲時,我已經是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21]
[22]
[23]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