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博文

宋楚瑜於8/7強烈台風襲台之前,宣布投入2016年的台灣總統大選,這使得總統選舉進入三方競逐的有趣局麵。
熟悉親民黨和宋楚瑜在台灣政治實力的人,可以理解宋楚瑜的盤算:藉此推升立委席次,在立法院維持親民黨的黨團,如此”宋主席”仍可遊走各方。進而,若明年選出的立法院,各黨席次都不過半,那在“聯合內閣”的口號下,宋楚瑜可圖謀”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易經》是最難讀的中文經典,書店中可找到的注易、談易、解易的書成百上千。餘世存的《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是其中比較新的一本。
不過一般解說《易經》的著作,少有創見,多引用前人資料,常誤用而不自知。如餘世存的《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246頁:"北齊王嶽的母親占到過乾卦。當時,李淵經常到王嶽家住宿。王嶽的母親見到李淵住的房子有五彩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資中筠:中日「必有一戰、不妨一戰」這類觀點很危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資中筠,2015,4月18日在上海的第二屆中德萊布尼茨論壇上,以法、德等國如何通過歐洲煤鋼聯營走向合作、和解為例,提出中日應該從中得到啟示。資中筠對於目前中國國內不少民眾想象甚至不憚於中日開戰這樣的思潮,感到擔憂。「如果連『再也不要打仗了』這樣的共識和願望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7-06 17:52:40)
“多情最是盧溝月,猶照英雄血色鮮。”老舍(舒慶春)1934年12月,蔣介石口授陳布雷記錄整理,以侍從室秘書徐道鄰的名義,在《外交評論》發表《敵乎?友乎?中日關係的檢討》,試圖勸止日本人的侵略,此文旋即被多方轉載。
此文結論說:“中國古語說:‘解鈴還須繄鈴人’,所以打開僵局的責任,畢竟還須日本來承當。總而言之,中日兩國在曆史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7-06 17:48:17)

“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朱德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表“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又於1937年7月15日,交付了“共赴國難宣言”,其中說:
“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禦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位中國人,即使沒有接觸過《易經》的文本,卻一定聽過以下成語:
虎視眈眈
群龍無首
不速之客
密雲不雨
夫妻反目
謙謙君子
不事王侯
無妄之災
突如其來
君子豹變
這些句子全都出自《周易》的卦、爻辭。其它從《易經》衍生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易經》的思維,已進入華夏民族的潛意識或文化的DNA中。《易經》的用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耶律楚材,契丹族人,生在漢化很深的家族。出生時,他的父親耶律履對親友說:「吾六十得此子,吾家千裏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因此引用《左傳》中「雖楚之才,晉實用之」的典故命名。耶律楚材兩歲喪父,由其母扶養成人。耶律楚材博覽群書,能詩善文,旁通天文、地理等學說。
遼國(契丹)被金人所滅,耶律楚材投靠成吉思汗。蒙古軍攻破金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梁從小就有神童之名十八歲謁康有為,大為嘆服,請康有為開萬木草堂講學。1894年入京,甲午戰爭的刺激,他在致友人信中說:“今日之事,以廣求同誌開創風氣為第一義。”另一信說:“我輩以普度眾生之心,多養人才是第一義。”他相信:“奇士在世間,即造一世福。------人才有風氣,盛衰關全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幕府末期在長崎設有「長崎唐通事」,從事和中國方麵的通譯、貿易、外交事務。鄭永寧(1829-1897)出身長崎,祖先來自中國福建省泉州,亦有說是鄭成功的子孫,家族世代都擔任長崎奉行的唐通事。
 鄭永寧通英語、中國話,明治元年(1868)被任為命通譯官,擔任過駐華代理大使之職,參與過多次中日之間的交涉。甲午戰爭之後,1885年4月,鄭永寧做為伊藤博文和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04~1905日俄戰爭之後,朝鮮成了日本的附庸國。1906年,伊藤博文擔任日本在朝鮮的首任統監,並做為韓國李氏王朝世子(皇太子)李垠的太子太師。1907年,安排李垠到日本留學,伊藤博文又被授予“輔育総裁”之名。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因為日本在満州的勢力日益擴大,俄國圖謀拉攏美國以壓製日本。為了緩和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摩擦,伊藤博文安排了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