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像文人一樣愛寫,像文盲一樣犯傻;像女人一樣愛美,像男人一樣爺們;橫眉對老公,俯首為朋友
個人資料
花似鹿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說是“綠皮火車”,其實莫斯科開往柏林的火車顏色是什麽,日記沒寫,我也忘了,順水推舟,就一直寫到瑞典吧。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 昨晚從西柏林上火車,去往哥本哈根。 西德到瑞典馬爾默隔著海峽,有火車直通,但是鄰近就是丹麥哥本哈根,於是我們繞了點路,“掃蕩”哥本哈根。 一覺醒來已經是安徒生的故鄉。哥本哈根的河港裏,擁擠著大大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1986年4月23日星期三 昨晚六點多上車。累了。 早晨七點十分,車抵布列斯特。這地名咱熟悉:是當年列寧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合約》的地方,如今是蘇波邊境檢查站。 又要換錢了,忙乎夠嗆,但是心安許多:語言不通咋的?比比劃劃不是也完活了? 進入波蘭境內,景色又變了。田野耕作得精細了,木製的房屋多被兩層的磚瓦小樓代替。最令人難忘的是教堂建築,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5)
1986年4月20日星期日 今天是農曆穀雨,車窗外冰雪未消。車到秋明,北京時間11時45分,這裏是清晨。我們又一次跑進候車大廳,人挺多,但是安靜無人喧鬧,不像國內這麽多人一定大聲喧嘩熱鬧非凡。 在車上看到別人的一本英語小冊子《FootPringts》,薄薄的裝幀精美,我全部抄了下來(沒想到多年以後,一次又一次聽到這個故事)。 車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正式告別亞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8)
1986年4月18日星期五早晨八點多,周叫醒了我:“快看”——貝加爾湖!湖麵上白雪覆蓋一望無邊,玉樹瓊林藍天湛然。四月春光與這裏毫無關係。一下子想起了《蘇武牧羊》:“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列車繞湖而行大約5個小時,直到伊爾庫茨克才拐向西行。西川與慕容天在這裏下車了,望著他們瘦削的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2)
綠皮火車的故事(5)北京——莫斯科我家先生1982年8月到瑞典留學,已經近四年了。當時國家不允許家屬同行,直到三年後才有了陪讀的政策,於是我有幸趕上了“第一波陪讀出國潮”。當年先生是從北京飛到瑞士伯爾尼再轉機到斯德哥爾摩,優點就是快捷。還有一條路線就是坐火車。從北京坐K3/4次北京-莫斯科列車從二連浩特出國,途徑蒙古、蘇聯、波蘭,火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0)
參加工作後,綠皮火車的待遇就上升一格:第一,改邪歸正再也不逃票了。第二,公出若長途都有硬臥坐。比起當年逃票、火車頭、煙霧騰騰硬座,硬臥的故事也升級換代了。硬臥其實也很不一樣。跑北京的17/18次特快,整潔明亮,可省內硬臥還是一個髒。枕頭,毛毯,都是一股濃濃的汗酸味。跑大興安嶺的那趟慢車,硬臥上沒有毛毯,棉被又髒又硬,像鐵打的!不得已,無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8)

在林場幹了兩年活,居然有機會上了林區的師範學校,說是中專,其實就一年,如果精打細算連一年也不夠。當時林區急缺中小學教師,特批林業師範學校急招一批學生。一年畢業後就是鐵飯碗的國家職工了,所以推薦上去不容易。很多都是有背景的,咱的背景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直白地說就是改造得不錯的黑五類子女。 師範學校臨畢業時,我們到深山老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8)
1969年下鄉在一個小林場,雖然偏遠,卻也是在鐵路線旁,慢車會停一分鍾。車站也沒有站台沒有候車室。我們的到來,大大提高了小站的利用率。 林場是休禮拜天的,碰上下雨也會“雨休”不用幹活。這樣的日子我們常坐一小時火車去臨近的小鎮“逛街”。 哈爾濱的列車大概受俄羅斯影響,餐車的女服務員,推著小車挨車廂叫賣的女服務員,頭上都紮一條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0)

《南來北往》算不上一部上乘的電視劇,但是它畢竟是第一部以鐵路警察以綠皮火車為題材的長劇,從這個角度說,還是很有看頭,何況還勾起了多少人對綠皮火車的回憶啊。 媽媽說,我第一次坐火車才一歲多,媽媽帶著我還有小保姆回東北探親。當時還要從北京換乘,也沒有通票這麽一說,到北京要再買一次。媽媽說,不知怎麽就買了國際列車,回來後,居然還給報銷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2)

最近,加拿大的《大西洋商業周刊》(AtlanticBusinessMagazine)評選出2023年度25位商業女性。這是《大西洋商業周刊》雜誌連續第四年發布該榜單。旨在表彰在加拿大大西洋地區生活和工作的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好事啊!於是好奇地看看這些能掙錢的優秀女性都是什麽人。不料,居然驚掉了我這鄉下人的下巴!25位女勞模裏其中有一位叫泰勒·喬瓦尼尼(TaylorGiovannini),知道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