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像文人一樣愛寫,像文盲一樣犯傻;像女人一樣愛美,像男人一樣爺們;橫眉對老公,俯首為朋友
個人資料
花似鹿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暗夜。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被裝進一個粉紅色的拉杆箱,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和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把這個箱子抬下了樓,又上了地鐵,在一個飛機轟鳴起降的機場旁,他們用雙手挖了一個坑,把這箱子埋入土中,再踏上歸程。像極了一部兒童懸疑劇或者恐怖劇的開頭。不是。這是一部劇的結尾。這部劇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電影《無人知曉》。也許你不熟悉是枝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2023-08-05 06:18:40)

這個夏天可真熱。憂憂用她那纖纖小手抹了一把額頭上滲出的細汗,“聽說地球發燒了,高燒不退呢。說是凡塵無憂,不可能啊!”大中午的,窗外的知了也在不停地叫著,“顫。。。,顫。。。,顫顫顫。。。。。”憂憂側耳聽:“顫顫,你在叫我嗎?”“顫。。。。。,顫。。。。。,憂憂姐,去廣寒宮吧,那裏涼快,顫顫顫。。。。”憂憂歎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9集電視劇《不完美的受害人》迎來了大結局。我看劇基本不開彈幕,白花花一片,影響觀看。但是這部劇我開了。因為從一開始彈幕就充滿了截然相反的評論。大多數都在罵趙尋,說她又當又立。我有點無語。彈幕裏都是男士嗎?彈幕裏都是貞潔烈女高貴公主嗎?但是,這可能就是當下社會的真實反映。電視劇裏多數人也持這種觀點。“又當又立”的小女子趙尋是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8)
《小田》作者:梧桐之丘(刑訊室內)一個非常漂亮的中年女子文質彬彬地坐在一張小小的審訊桌旁,眼睛裏閃現著狐疑不定的神色,麵對著三個如狼似虎的審訊員,她不知道如何開口。對峙已經升級,由最初的配合調查,到如今的強行羈押審訊,她的內心也像瘋狂過山車一會兒跌入低穀,一會兒衝向天際,無論是高還是低,她的心猛烈收縮,痛苦不已,她想下車,可是不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刀郎的新專輯《山歌廖哉》第一首《羅刹海市》來勢洶洶,罵得好狠,網絡情報專家們分析出罵了四位歌壇大拿。於是,這首歌成了網絡的狂歡。 我以為,先停止這種拿著放大鏡四處踅摸著給誰對號入座的狂熱與興奮。冷靜下來聽他整個專輯的主題情緒。 我對刀郎沒什麽了解,記得他唱過《2002年的第一場雪》,很好,大火,後來銷聲匿跡了。我也不關心。這次一首《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消失的十一層》劇終。沒有太大驚喜,也不會遭到太多磚頭猛砸。平穩收官。至少有兩個細節應該交代卻被忽略。 幫著打架的小夥伴長大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多去了,潘粵明這個警察和果靖霖這個老總之間怎麽親如兄弟親如一家的,說得不清楚。 女殺手盛莉婭怎麽至死也不背叛老板,同樣需要一個交代。不知原小說怎麽寫的。但是導演編劇是最後一關啊。看完了才發現,劇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5)
米蘭昆德拉走了,網絡裏又是一輪消費的熱浪。 我也是個俗人,很難免俗。何況網友給我作業,要努力做個聽話的學生。 米蘭昆德拉的《之輕》是小眾類文藝小說。不是通俗小說,很難消遣,他的書充滿哲學思辨的味道,讀起來像讀學術論著, 但是,你有他有我也得有,你讀他讀我也得讀啊。不然怎麽在文青圈子裏混?大家一聚一聊如數家珍,你也得插嘴好像也是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這個十一層在地下,還好,比十八層地獄還靠近地麵七層。 我下過礦井,地下五百米,當鐵籠子“轟隆轟隆”直線下降,感覺奔向地獄。。。。 這個十一層的深井還沒有正式竣工開采,就透水了,井下多少人啊,但是新聞發布會上堅稱:“一人未死”。 六年後,這裏要開發建一個大湖大公園,就是當年的礦主主持的項目。這一挖不要緊,挖出一個骷髏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1)

據捷克電視台和法蘭西24電視台(France24)12日報道,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 米蘭·昆德拉1929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法國。在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創作了多部小說、詩集和文論。代表作包括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笑忘錄》等。 米蘭·昆德拉的文學成就備受讚譽,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6次被提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3-07-11 08:10:24)

曾經很喜歡買一些小冊子,不到兩百頁,軟軟的皮兒。薄薄的頁兒,躺在床上拿著看不累手。。。。 這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浮生六記》是也。 《浮生六記》其實包含了四位明清作者的小品。據說冒公子的“憶語”開創了個人回憶錄的文體,於是他的《影梅庵憶語》放在了開篇。第二篇才是沈複的《浮生六記》,第三第四篇分別是陳裴之《香畹樓憶語》,蔣坦《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