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0-08-22 05:54:02)
說說戶口,當年我們的上山下鄉,最令人痛心的不是離開父母及離開從小長大的城市,而是失去了那個真正的”無價之寶”城市戶口,因為那”城市戶口”代表著享受國家供應的糧票,象征著有可能成為某個”單位”的一員及隨即而來的各種農村戶口不可能有的國家福利.建立戶口製度的本意應該說不算錯,讓政府知道現在有多少人住什麽地方年齡性別等等,為國家提供教育醫療等社會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讓曆史記住有關下崗的N個問題轉貼田嘉力/來自中華網社區club.china.com/
【一】下崗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
下崗不是你自己選的,所以也無所謂是否"唯一唯二的選擇",要說是別人對你的唯一選擇就對了;
【二】為什麽是政府官員首先提出下崗?
國企是政府控製的,下崗的決定難道由你我他作?這個問題極其幼稚;
【三】造成大麵積國企職工下崗,誰之錯、誰之罪?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16 14:41:50)
193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為阻止日本軍隊的西進,采用“以水代兵”策略,在鄭州花園口掘開黃河大堤,人為地造成了54000多平方公裏的“黃泛區”。 舉個例子,黃水泛濫八年中西華縣災民多達25萬人,逃荒到山西、陝西、安徽、南陽、信陽等地,靠當長工、打短工、做小生意、乞討、推擔、販運謀生。有的賣兒賣女,有的被迫為娼,災民受當地惡霸、地痞、流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看了各位的討論,突然想出一個"個案"分析的辦法,否則全是扯蛋
某男A:上海人,比較典型的所謂上海小男人(上海就必須直接指出)
某男B:北方某省人,為避嫌不說是哪省(這好像不公平)
兩男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高健康狀況現在工資等基本情況大致相同,差別就是籍貫與大家口中的上海小男人和北方男子漢
問:作為候補老丈人,您願意女兒嫁給誰?
上海小上男人:月月工資拿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1979年初,我上大學後的第一個春節回上海,聽某插兄說的一件事.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演員,放現在,怎麽也不會慌出嫁的事,可那時則不一樣了,女大總要當嫁嘛,本人不急父母也會慌張,怕再拖成老姑娘嫁不出去了.其家庭按文革結束後的標準來說算是不錯的,作為演員模樣當然很好.放出風來,大概是其老爸老媽的主意,說是找對象得有兩條,第一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第二本人要是77或78[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01 15:16:40)
自己都覺得這標題有些別扭,似乎在歡迎"不歡迎"而又不是疑問句.
話說上個月胡錦濤訪美,好像專門發了個"好像是文件"的規定給海外僑社,以後國家領導人來訪,就不要組織華僑華人留學生等到機場或旅店去"熱烈歡迎歡迎歡迎"了,社區一陣歡呼聲:"以人為本"了.
有些不解.
1."文件或規定".在國內時,這個字見多了,各級組織機構單位等發來發去的,上級發給下級的"指示文件","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還是說XX新村的工人生活,解放初期很短一段時候,學徒出師時得考試,考上幾級是幾級,包括應知應會,就有原先有文化的學徒,一出師就考上八級工的,我有個同學的哥哥,家裏是老工人,解放前上了初中,臨解放時進了XX造船廠學鉗工,五十年代初期出師,在工廠幹過的都知道,鉗工的應知包括識圖,各種標號英文字母等等,很多沒上過幾年學的學徒,這一部分肯定初虧,這位大哥讀過初中,問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說過,我是在工人新村長大的,對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我住的是XX新村,那裡住著很多在工人來說屬於高薪的七級工八級工,七級工一般是100塊出頭,上海還有半級工,全中國的人都笑話過上海的半兩糧票,沒想到上海的工人級別也有半級的,七級半八級工就高些了,看不同工種工資也不一樣的,最高的八級工好像是136元吧,要知道文革前中國的物價平均是不高的,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13 15:02:36)
話說文革後,很多文革前讀過書的人都愛自稱"臭老九",開口閉口說在文革中"我作為從臭老九是如何的被整",說的人多了,好像也就成真的了,似乎在文革中隻要是讀過書的,比方說用文革以前到解放以前的大學畢業生,都是"臭老九"的待遇,均是革命的對象挨整的苦命人,事實果真如此嗎?
非也.
"臭老九"一定是讀過書的,基本上的確是得大致是大學畢業的吧,但大學畢業的未必都是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看到網上一些文章,說的是上山下鄉時,“走資派”和"臭老九”的子女,毫無選擇地隻好下鄉,這話不全對.很多文章的作者將”走資派子女”當成”狗崽子”,年輕的不知真相也就”人雲亦雲”,現在當權的當年的幹部子女又故意地混淆這個概念,以致”走資派子女”好像當年真的就是”狗崽子”的了.老毛提出”走資派”這個詞是在四清中,但並沒有真正地將哪個幹部宣布成走資派,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86]
[287]
[288]
[28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