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食牽涉太廣,說起來很難麵麵俱到,難免掛一漏萬,看來要各位隨時補充。首先是糧食定量供應,普通成人每月27-31斤。發行糧票各省市都有。與眾不同的是當年全國隻要上海發行過“半兩”的糧票。“半兩”的糧票用途甚多,能夠買一根油條(聽說當時全國最大的油條是武漢的,一根油條要收二兩糧票);或者一碗小餛飩;或者一碗雞粥。廣東的朋友千萬留意了:上海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1-11-23 13:43:44)


再試一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上回帖圖不進,如今再試一次,若又是不得行,換種方法跟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1-21 15:19:09)


那日,從外白渡橋走其,一座一座地看,一座一座地照相,試試看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很同意這裏的觀點,這些年來“上海”有時成了貶義詞了,比如有人聲稱“對一個上海人的最佳評價是:你不像個上海人”,荒謬。一群上海人在一起說上海話,一定會被人白眼,而一群老廣在一起用更高的嗓門説廣東話,說吧,沒人管你,更不會有人誤以為你在説他壞話,為什麽?一處有一處的方言,誰也不比別人高當然也不比別人低,不過我們“上海人”也得承認一件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年上海的租界殖民當局,一不小心建個跑馬場歪打正著地給我們留下塊大綠地,就是現在的人民公園,幾經變遷,如今這個公園又被賦予了新的元素:苦心的父母為子女征婚。
小孩子不懂事,“不知好歹”地戲稱“那是賣兒賣女”。
當然,父母的考慮並非沒有毛病,過於現實地著眼錢財也是事實,可世道如此呀?固然“錢不是萬能當沒錢絕對是萬萬不能”已經成了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0-30 09:52:52)
上海的生存居住方式多種多樣,有錢人花園小洋房,高級中產階級高級弄堂,小市民住在石庫門,更下裏巴人的隻能住棚戶區的“草棚棚”,共軍進城後,發現工人階級居然很多尚無居所,於是開始建造“工人新村”,直至改革開放,從曹楊一村日暉一村等兩萬戶開始,幾百萬上海市民住進了稱為“工人新村”但住入者不一定是工人的“工房”,奇怪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成長於工人新村的我,對這種居住有超過二百萬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眼下工人新村被有意無意遺忘的“小資”心態憤憤不平,對石庫門人家的老大瞧不起工人新村不以為然,而對出自工人新村的某些人的妄自菲薄則一肚子非常的不爽。而我所曾經生活的地方,不遠也有著和曹楊一村年齡相仿的“日暉一村”,其中1號,到50號是江南造船廠的宿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黃浦公園至新開河的黃浦江觀光平台,曾是外灘老防汛牆,上海人把它稱為“情人牆”。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這裏曾記錄了整整一代上海人的愛情故事。  新外灘的防汛牆將原本呆板的水泥“情人牆”被複古、鏤空的親水欄杆取代。高1.2米,向內傾斜的親水欄杆,組成了一個個的“陽台”,每個“陽台”內正好可容2-4人。讓整個浦東的風光和黃浦江的波瀾一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傳了兩篇有關知青的東西,好像討論蠻熱烈。大多還是各說各的。
好像真的還沒見到農民咋說知青,也沒見多少家長的實話實說,官樣文章不算,那是自說自話。
從知青方麵有兩種:“青春無悔”,“腸子都悔青了”;
無倫知青,家長,農民,甚至政府方麵,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兩個字:無奈。
不過,我把這”壞事變成了好事“,還是多少得到了些東西,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81]
[282]
[283]
[284]
[28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