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2-01-07 13:40:37)


網上看到那麽多人推崇田子坊,查了下地址,不就是原來的打浦橋泰康路小菜場嘛,回國時抽空去打了一圈,感覺和那些“上等人”不一樣,好歹也得說出來,哪怕掃了大家的興。
這兒還住著居民,得聽聽他們是怎麽說的,從這些自行車的擺放,感到了一種親切,也能體會他們的生活的酸甜苦辣。
這棟房子顯然已經全部租出作了“生意”。
樓上好像還住著普通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幾天前貼了點關於日暉新村的照片,沒想到那麽多人關心,真的謝謝大家的捧場,為感謝大家的鼓勵,在這兒再貼些東西,希望各位朋友能喜歡。
日暉醫院,那位說可能給我的屁股打過針的朋友,雖然我相信你我比你年齡大,但還是很喜歡你的這種幽默味,請看現在日暉醫院的大門。
而那位問起斜土街道派出所的網有,您看我這也給你一張“老派"的現狀照片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兒有條小河浜從黃浦江流過來,交叉口有個小港口就叫做日暉港,後來在那兒修有開平北票兩碼頭還有就是上海的貨運南站,那條上的第一座橋叫康衢橋與中山南二路(以前叫龍華路)接軌的,第二座橋叫平陰橋斜土路則跨這座橋,再往北走是打浦橋,那是現在很有名的田子坊所在,這條小河溝以前是上海南區的糞碼頭,所以很臭。因為靠近這日暉港,所以五十年代初期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2-01-02 12:21:08)

回上海,看了看自己成長的地方,徐匯區那一大片工人新村區。
這個日暉二村算是工人新村中檔次比較高的了,其中未必全是工人,比如電影局就有兩棟房子,據說鄭君裏也住過,但錢千裏康泰則一直住到文革後,好有楊鐵牛李保羅等。另外原法商電車電燈公司的老員工也有些主那兒,他們的級別不高正式工資也不高,但加上保留工資,收入很高,我就認識一個小子,他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小商橋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與郾城縣交界的小商河(潁河故道)上。小商河為古時商王經此而得名,橋因河而取名,河因橋而出名。小商橋原位於曆代官道上,橋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商橋始建於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誇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麵厚0.65米,小拱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2-01-01 11:48:06)
讀「世界周刊」1445期上海的退房報道,感到很好笑,但不驚訝,因為中國的房地產本就不靠市場調節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到市場去買樣東西,無論貴賤,除非你和店家說好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退貨,否則你買好了東西,發票上清清白白地蓋上「銀貨兩訖」的戳兒,店門口貼有「貨物出門概不負責」等字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了之後價格上漲了?你一邊偷著樂去吧,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5 08:53:12)
一個正常發展的社會,就不該有那麽些不正常現象發生,很簡單的說(也就不必弄那麽些故弄玄虛名詞了),1949年到1958年,社會穩步發展,國家有計劃地發展工業,城鎮也一步一步地擴展,農民可以隨意進城找工作落戶口,那時沒有組織城市青年下鄉,隻是一些從農村出來讀書的中小學畢業生會家參加生產,居多當了教師記工員會計等需要文化的事,不能說那時就多麽美好,但總得來說社會還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上海西區某處,同一條馬路上,相隔不過20米,居然可以發現如此的不同,甚至在同一棟樓上,違建添加的閣樓,顯示出“下隻角”的風貌,而同樓但肯定不同樓梯另一部分,明明白白地一副“上隻角”的韻味,哎,差別不完全是在心中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是我的祖父祖母的結婚照,時間是1914年地點是四川省成都市,據說是成都的第一對西式婚禮的中國夫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到這張照片,想想中國的近代史打了一個圈圈,又回到了原點。原本的殖民主義痕跡,連汪精衛都想去除的“霞飛”二字,轉啊轉啊轉了幾十年,又轉回來了,不單想“霞飛”想得發瘋,還得帶上巴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感慨地想,如今的人咋的這麽懷舊?那會不會再往更古老的方向走去?實在也不願再想下去了。社會畢竟是應該向前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281]
[282]
[283]
[284]
[28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