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博文

《年輕》這篇僅有400字的短文,激勵過無數人。我每讀一次,就信心百倍,今貼在這裏,以饗朋友。再貼幾張秋冬相交的照片,讀著美文,看著照片吧。 《年輕》 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還是風輕雲淡,紅楓嬌豔如火,一派深秋的豔麗景象。
一夜間景象全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房前的汽車,一輛輛都裹上了厚厚的雪被。室內暖氣開了,暖暖的,站在窗前,看著路邊的樹木,被雪霧籠罩,屋頂上的積雪,不時被陣風吹灑下來,一股股的,寒氣襲人,愈感到室內溫馨舒適。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會居家來到加拿大。出來了,才明白世界這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14 11:50:11)

前天,兒子的同學,來加拿大旅遊,順便來薩斯卡通看看,他們商定一起到班芙國家公園玩兩天。

那天,8點半起程,老老小小11個人。他同學的孩子,叫冠澤,和路可一樣大,都是8歲,安迪4歲,一輛中巴車,一路上可熱鬧了。交談中,感到國內的孩子,知道的事比這裏的孩子多得多,會唱會表演,還會說個小故事,把路可聽的一愣一愣的,冠澤送路可一套‘L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也有微信了微信剛開通時,看到男男女女無論是在超市購物,還是走在路上,都拿著手機,聚精會神的看著,如今手機的功能太強大了,不僅能上網,能通話,能群聊,還能視頻聊天。加拿大是多元文化並存的國家,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沒人管你,更沒聽說有什麽紅線不能逾越。可我這裏哪來的朋友?再說了,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幾天,在好友東方的博客上,看到幾張麥收的圖片。多年沒見過這種景象了,它無比親切,無比真實的讓我又回到小時老家麥收時那激動人心的場景。那時,農村的孩子沒有什麽夢想,一年中,他們最盼望的是‘過年’,再就是麥收。喜歡過年,就不必說了。喜歡麥收倒是有點說頭:那時農民的日子過的很艱難,吃不飽飯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到3-4月份,一年的糧食吃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1-12 11:44:43)

如今,我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早上8點10分前將小路可送上校車,下午3點半接他回來。校車停站點離我家很近,夏天還好辦,可在冬季就比較難了,早上8點天還不亮,又是冰天雪地,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很盼望早點雪融春回。 這裏的春天很短暫,轉眼已是夏天了,夏天真好,每天早上將小路可送上校車,我就沿著棒球場周邊的小路,向小湖邊走去。沐浴著夏日清涼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12 10:54:05)

人老了,身體各種機能都在衰退,記憶力減退的更是驚人,連身高也在一天天萎縮,唯獨頭發長的還是那樣快。在北京時,院門口就有個理發店,理一次發不洗5塊,連洗7塊,理後一身輕鬆。到了加拿大,理發不像在北京那樣方便,近處沒有,還得孩子們開車去,理一次發要25加元。所以來這裏的中國人,很少有人到理發館理發,都是自備工具,在自家理。

女兒會理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月29號去了趟溫哥華,我們一家在這鮮花盛開的時節,在這美好的地方,一次難得的歡樂聚會。
4月初的溫哥華,像個大花園,到處綠樹蒼翠,鮮花如錦,那巍峨的雪山,蔚藍的太平洋,大片的鬆林,綠茵茵的草地,大自然擁有的最美原素,都匯集在這裏,美的出奇! 溫哥花的櫻花更壯觀,大街小巷,都是櫻花,櫻花品種繁多,樹幹粗大,樹冠如雲,花朵濃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春天來了,這裏還是雪花紛飛。如今的北京,迎春花,連翹花,還有榆葉梅都盛開了吧。 一天,我在網上瀏覽,看到天安門廣場,熙熙攘攘的遊人,都戴著五顏六色的口罩,瞬間心裏湧起一股莫名的滋味…… 從未聽說過什麽叫pm2.5,也不知道什麽叫霧霾,我是08年奧運會後離開北京的,在北京的那幾年,除了春天有沙塵暴,刮得天昏地暗,大部分天氣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又一家四口,由國內來到這裏。為孩子上學,不遠萬裏,不畏天寒地凍,來到這舉目無親的地方。這是今年以來,我遇到的第三家。

來的人年紀大都是小50歲的樣子,在國內都有體麵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他們來這裏,絕非一時衝動,應是經過反複比較,認真謀劃,才艱難的走出這一步的。人到了50歲這個關鍵節點,不管你以往收獲如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