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1-01-11 11:19:10)
忙碌了兩周的亞城戲社朗誦表演班公開課昨天下午終於落下帷幕。公開課展示了每位學員的一個作業,有現代和古典詩詞朗誦,有講故事,經典名著《望鄉》《簡愛》《複活》節選的片段配音,無實物表演及小品。受到了觀眾好評。請看我的展示作業:小品“一剪梅發屋”和它背後的故事。 去年8月,為了給疫情下暗淡乏味的生活增加點色彩,我報名參加了亞城戲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進入雨季,又到了各種野生菌肆意滋長的季節。本周南部數州疫情連連告急,故決定在家休假小歇幾天。周二,有鄉親邀約到附近一國家公園Trail走路,便欣然前往。心想正好碰碰運氣,看能否收獲到大自然的饋贈--美味野生菌。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原來是我三年前來過兩次的地方-SopeCreekNationalPark(1)。回想第一次是隨女兒跟兩位亞城攝影師到他們挑選的外景拍照,此地正好是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進入雨季,又到了各種野生菌肆意滋長的季節。本周南部數州疫情連連告急,故決定在家休假小歇幾天。周二,有鄉親邀約到附近一國家公園Trail走路,便欣然前往。心想正好碰碰運氣,看能否收獲到大自然的饋贈--美味野生菌。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原來是我三年前來過兩次的地方-SopeCreekNationalPark(1)。回想第一次是隨女兒跟兩位亞城攝影師到他們挑選的外景拍照,此地正好是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眼裏,父親是個有主見,做事認真嚴謹,且多才多藝,風趣幽默的人。父親出生於滇西某小鎮的一個地主家庭,1952年,出身不好的他竟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進省城讀醫科中專的機會,為完成上大學的夢想,徒步三日,隻身來到滇西名城大理求學。在那裏與母親相遇,三年後,他們雙雙如願考上了大學,從此奠定了各自以及我們全家的命運。 剛考入大學的父親(19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20-06-04 08:44:20)
前言:"六四"二十周年時我第一次提筆寫了一篇紀念文章“六四陰影下的邊城故事”。事隔十一年,今日我又想起了他們,文中的兩位主角,六四後鋃鐺入獄的我的同事和朋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舊文重貼以紀念走過那段坎坷的好友大L和小Z,也把深深的祝福送給遠在萬裏之外的他們...... 真快啊,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提筆寫“六四&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3月31日,我收到從北京寄來的DHL快遞,打開一看裏麵有150個Surgical口罩。寄件人梵淨教授是一位我未曾謀麵的微信朋友。當時市麵上已經開始搶購口罩,我在好幾個群裏登了記,但均未到貨。教授寄來的口罩無疑是雪中送炭,讓我們在這突如其來的恐慌中得到安慰和溫暖!梵教授來自北京,是國內外著名的骨科專家,北京某醫科大學教授。前年父母來美小住,母親的右腿患膝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4-25 12:17:20)

疫情對笑家的影響從三月中上旬開始。先是女兒的大學在春假期間突然宣布關校,讓學生各自提前回家上網課,接著家裏又迎來兩位因各自的學校關閉又回不了國的小留學生,原本已經空巢了的笑家一下飛回三隻小鳥,一下子變成滿巢了。一個多月來,除了工作,每天準備5個人的一日三餐,既要保證營養還得盡量不重樣,對我這個煮婦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還好有去年入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笑家後院有一塊菜地,每年春天勞工會種一片青菜,往年這個時候,收獲的青菜吃不完,要麽有朋友來家取,要麽我們得給人家送去。今年人人居家抗疫,青菜沒有去處,想到兒時故鄉的美味傣族酸醃菜,咱現在有的是原材料,何不來個自力更生,打造故鄉美食呢。於是,說幹就幹,勞工負責打理青菜,俺備好各式佐料,上網搜索了雲南美食達人小紅帽的醃菜製作帖子,按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4-15 16:37:03)
不知何時開始,俺的文學城賬號被關閉,幾次想進城探望都摸不著門。感謝筆友,文學城大拿梅華為“微民”上書,幾經周折,今晚入城鑰匙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事隔N年,俺終於可以重返故園了!先給大家敬上一段笑微最近宅家製作並拍攝的抗疫美食視頻慶祝賬號“失而複得”。哈哈,芝麻終於開門了! 祝大家繼續"Stayhome,Eathealthy"! 視頻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是我上周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母親節感言。趁文學城開展感恩母親節活動,拿出來曬一曬我的母親節禮物,再重溫一下作為母親的感動和感恩之請..... 今天是母親節,一大早就收到女兒小老虎昨晚連夜趕製的禮物:手工製作的一個白色小禮盒。打開一看一張張精心準備的照片(包括一張上周才從我中學同學群裏淘到的我14歲時的照片)和寫滿Note的小"書"像一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