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

停止抱怨是種人生境界
博文
一個人的長壽,可以說是一種福氣,而整個國民的健康長壽,則是社會祥和、國家昌盛的標誌。
  彭山縣是我國第一個經過國家級多學科專家鑒定的“中國長壽之鄉”。
  近日,記者專程來到了該縣鳳鳴鎮紅魚村五組,采訪了現年103歲的李術華老人。
  103歲的老人還能下地做一些輕鬆的農活,這在當地成了新聞。那麽,李術華的長壽經是什麽呢?還得從頭說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由病而醫,由醫悟道
  
  李少波老師1910年2月出生於齊魯大地普通百姓的家庭,因家境並不富裕,青少年時期即打工於化工廠,落下了一身病痛。在百藥少效、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師從祖輩習吐納導引行氣攝生之術,治愈了自身久治不愈的痼疾。同時習醫尚武研儒究道,窮五十年之精力,洞醫儒道之精髓,悉醫即道道亦醫之真理,創編了簡便驗廉、行之有效、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提倡回歸自然的今天,人們在一片飲食要吃野、吃活、吃綠、吃雜的呼聲中,似乎忘了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兩件重要的養生飲品——蜂蜜和食醋。
  1.蜂蜜:蜂蜜的營養和抗衰老價值曆來倍受重視,有“老年人的牛奶”之美稱。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蜂蜜有六種功用,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熱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6-02 18:50:26)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離我們而去。”英國歌手約翰·列依的話無疑成了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寫照。此時,一場“慢生活”的革命悄然興起,其中,打響“第一槍”的便是慢飲食。當“快餐”與“垃圾食品”越來越威脅人類健康時,慢餐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飲食文化”,成為人們長壽的關鍵。
  
  慢慢吃飯能長壽
  
  “想長壽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02 18:43:54)
 位於廣西北部的巴馬瑤族自治縣,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上,被命名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2003年11月1日,首屆巴馬國際長壽學術研究會在巴馬縣城召開,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為巴馬頒發了世界長壽之鄉認定書,這是國際自然醫學會頒發的唯一一份長壽之鄉認定書。
  聯合國命名的世界5大長壽之鄉是: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02 18:42:03)
台灣著名企業台塑集團發布新聞說:王永慶先生2008年10月11日赴美視察業務,於美國東部時間15日淩晨在美國去世,享年92歲。
  祖籍福建安溪的王永慶1917年1月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新店直潭。早年家境清貧,9歲輟學回家幫母親幹活,15歲時隻身到台灣南部嘉義縣城一家米店當學徒,17歲憑借200元資金開辦了一家小小的米店,36歲創辦台灣塑膠企業,成為台灣經濟的守護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魯中曆史文化古城青州,有一位名字叫曹叔民的世紀老人,今年96歲了,身板硬朗,精神矍鑠,思路明晰。初秋的一天下午,筆者慕名采訪了他。
  
  低調為人高調做事
  
  走進青州市城區駝山南路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曹叔民和他的兒子兒媳早已笑容可掬地迎候在家門前了。寒暄、落座後,訪談隨之開始。“其實也沒啥秘訣,父親的養生方式簡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在相當長的時期裏被認為是“真理”且被寫入書本的這句話,如今,生活中卻被顛倒了過來——千年樹在山中恐怕難得尋覓,百歲老人在世上卻可常見到了。
  在大埔,據縣老齡工作部門統計,從2003年至今百歲以上壽星計有101人,壽數最高者為西河鎮下黃砂村的饒芷香、車龍村的陳甘英、高陂鎮堯溪村的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6-02 18:28:11)
金壽高,多吉利的名字啊!
  真的,金老現已90歲,且滿麵紅光,精神矍鑠,可謂耳不聾、眼不花,站如鬆、坐如鍾,走路叮咚咚,說話才思敏捷,妙語如珠,笑起來兩排潔白的牙齒更顯現可愛的“老頑童”模樣。
  不過,這“壽高”自然與名字無關。他的健身之道能說一串串,歸納起來就是這三點:
  一是心善,樂做好事;二是心寬,從不煩惱;三是心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02 18:22:36)
一場寒潮過後,天空晴朗,氣溫回暖。這天,我們驅車來到了古代二十四孝之一郭巨的故裏——河北省內邱縣金店村。此行的目的,是訪問一位名叫王春生的長壽老人。他生於1909年1月9日,現已整整100歲了。
  上午10時許,我們來到了王春生老人的家裏,進了院子,一眼就看見老人端坐在北屋窗前的一張大沙發上悠閑地曬太陽,對於我們的來訪,老人顯得格外高興,他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