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他生性暴躁,以街頭鬥毆進監獄為家常便飯。他流連妓院酒肆,與地痞流氓無異,又不時傳出與男模特的同性醜聞。 他是個殺人犯,被缺席審判為死刑,一生的最後四年在逃亡中渡過。 他父母早亡,13歲被哥哥送去當一個畫家的學徒。22歲隻身來到羅馬,一貧如洗,“無望無懼”是他當時流浪街頭的座右銘。但他的才華很快被紅衣主教法蘭西斯科·馬利亞·德蒙特所賞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夜幕降臨,在猶太小孩入睡前,他們的母親都會輕輕念上一段ShemaYisreal,曆經千年而不變。
1945年猶太拉比YosefKahanemanzt'l(一說是EliezerSilve)被派往歐洲,尋找在大屠殺中被收養的幸存猶太兒童。當需甄別兒童的身份時,他便大聲朗讀ShemaYisreal,那些聽後用右手捂著雙眼,流下眼淚並喊著“媽媽”的孩子必是以色列人的後裔。
ShemaYisreal的意思是“傾聽吧,以色列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們看來,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可以想去就去到地球的另一麵
任何時候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天過著平凡卻又充實的生活
享受甚至忘記黑暗的夜晚
但是如果有一天
你突然失去一切
失去鳥兒一樣的自由
失去充實的生活
失去明媚的夜空
當黑暗的夜無邊無際的籠罩著
隻有你一人
你還能在那裏找到光明嗎?
會努力尋找光明嗎?
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今年六月以來,越南在南海問題上主動挑起與中國的爭端,誘使美國參入,使得局麵一時複雜。越南之所以敢如此挑釁,除了自身的經濟問題和今年四月的“獨立”事件,企圖禍水東引以擺脫不穩定的局麵外,還有很大的民意基礎就是越南自古以來的反華傳統。
越南做為一個小國毗鄰與大國中國,在先天的地理格局中已是處於下風。在漫長的曆史中,越南多次被納入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他再也沒有一件作品像此曲這樣的由衷而出。那天我們兩人都哭了。這音樂所預示的凜然之情直接觸及到我們的內心……”—馬勒的妻子愛爾瑪回憶1904年的夏天,馬勒在鋼琴上彈奏這首交響曲的情形。
馬勒自己曾經寫道:“要等到四、五十年之後人們才會理解這部作品”。
馬勒的第六交響曲最初有個“悲劇”的標題,但馬勒後來刪除了這個標題,他認為音樂自有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86年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震撼了當時的社會,他把中國的搖滾樂比喻為一把刀子。
2008年滿臉滄桑的崔健在工體的演唱更像是一場懷舊歌會。
1994年“魔岩三傑”和“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名空前成功地展示了“中國搖滾樂勢力”。“魔岩”也因此成為中國搖滾樂的一麵旗幟。
但現在的80後,90後還有誰知道他們呢?
張楚說:“我活著,卻不再搖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雖然在歐美不受重視,但她根據其自身背景完成的小說《牛虻》,卻在前蘇聯被視為自由的旗幟,並在1955年被搬上銀幕。小說《牛虻》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更是紅極一時,發行量達到上百萬冊。
拋去當時的政治因素和過度美化的英雄形象,蘇聯電影《牛虻》的音樂實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它由著名的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Shostakovich)創作,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瓦格納的尼伯龍根指環係列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巨大的誘惑,但又懶得花時間去研究一番,因為對這部卷帙浩繁的歌劇要有深入的了解,是需要花上許多的精力和時間。
簡單而言,瓦格納的指環與托爾金的魔戒有相似之處,都通過一個戒指折射出:貪婪和墮落,情欲和愛情,陰謀和詭詐,高尚和卑鄙,英勇和怯懦。
瓦格納根據北歐神話,化了26年寫成了《尼伯龍根指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每一個花花公子的背後都有若幹癡情女子,為他無悔等待直到終老。
易卜生的《培爾金特》是一部反省自我人性,罪和救贖,愛與誘惑的巨大詩劇。
易卜生相信這個世界的誘惑無處不在,他曾與一個大自己十歲的女工偷情,並生下一子,成為一生的痛。直到遇見他的妻子蘇姍娜•托勒森之後,生活才真正安定下來。
易卜生所描寫的紈絝子弟培爾金特有點類似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