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世因緣修心

從吳明子到明子是一個旋轉,以後的明子心路從這裏開始。
個人資料
明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咱先人對鏡子的運用真是到了家。一直以來,我以為隻有咱古人用銅鏡,沒想到在芝加哥的藝術博物館看到了古希臘文化裏也有銅鏡,好稀奇! 把“etruscanart”google一下,就變成“伊特魯裏亞文化”,再百度一下,哇,好深奧哦,長篇大論!我還是去請教兒女吧,兒女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3-11-11 13:35:45)
**“認識生命的真諦”簡稱“認命”,這輩子就為此而來。
**站在某一點上,高與下、前與後都連成一片時,那個相傾、相隨變得很微妙,也就沒有高下前後了。煩惱即菩提是不是也是這樣?
**在一和二的遊戲中體驗著小我大我的愛。有意思的是,小我是很執著的,常常不離身,而須彌不可離的大我卻因無形無相似乎不可身在其中。
**吃驚地發現:“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子: 常常會被一些莫名的東東感動,此篇也是,看著看著有點眼濕。說實話,到底被感動的是啥,自己也不一定清楚,隻有一點:活到快近花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等等是咋回事。
昨天在看《正陽門下》時,突然覺得我們常說的做某某事業先做人,人活著麽,不就是做人麽,做人應該貫穿人生種種,但我好像常常忘了我是個人,常常隻在做事。
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1-06 15:46:43)

報告一下現在加州聖地亞哥室外的氣溫:78F,先。
南加州的春夏秋冬隻是日曆上的事,好像跟咱沒啥關係,隻有打開博客網頁,一片片秋風秋雨秋水秋情撲麵而來時,才想起那個秋色。
大熊湖畔尋秋色
一個“尋”字真是地道,南加州永遠懶洋洋慢吞吞的溫熱氣候沒有了早春綠葉悄然而至的興奮,缺少了秋色沉紅金粉的豐滿,而“尋”那個不動聲色的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次寫了“千江有水千江月”後,朋友開玩笑的說,是不是下篇寫“萬裏無雲萬裏天”了,我也沒想到還真需要寫一寫。周末朋友說我上篇的例子舉得籠統,希望再詳細點兒,再貼近生活點兒,那好吧,我就再試試!————————————————
親,咱要什麽?要幸福吧?幸福是一種感覺,真正的幸福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上早就有一個詞叫“理科男”,心中雖然知道這並沒有什麽貶義或褒義,但是隱隱約約中好像是在說學理科的對生活的享受不如學文科的細膩豐富。假如這種隱隱約約的理解成立的話,那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理科女了。(事實上,理科學者對生活的體驗與文科或者什麽科的是一樣的,所謂理科男也隻是一個流行語而已)。我不是因為學了理科成為理科女的,我生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靜靜地站在雷諾Renoir和莫奈Monet的畫前,虛虛地觀感,用心地享受,此時,細細柔情,種種溫馨一點一點地從畫中溢出,真讓人陶醉。許是畫麵情節的簡單,許是光線的柔和,許是色彩淩亂的滴點的筆法,搞不清楚到底這種讓人癡癡迷迷的細細膩膩的感受是從何而來。
真的好有眼福哦,又一次見到了莫奈【克洛德·莫奈(ClaudeMonet)】的畫了,記得第一次是在法國的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步踏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就來到一個前蘇聯畫報的展廳。迎麵而來的除了熟悉,就是遙遠了。與每次在博物館欣賞畫的狀態完全不一樣,絕大多數參觀博物館的感受都是新奇,讚歎,都是展品對我的吸引,這次可就大大不同,與其說是在看畫報,還不如說是回到自己記憶中的某一個角落。整個一次的“實實在在地參與,模模糊糊地觀賞”,“參觀”二字完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盧新寧: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   主題: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係2012年畢業典禮致辭   時間:2012年7月1日   地點:北京大學   盧新寧,北京大學中文係1984級本科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
演講全文:   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謝謝你們叫我回家。讓我有幸再次聆聽老師的教誨,分享我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很有意思,前天我聽某民樂團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好像節奏有些與以前聽過的不同,奇怪的是仍那麽優美,我不覺產生疑問“優美的旋律是來自音符,還是節奏?”朋友說:來自聽者。更是奇怪了,怎麽會來自聽者呢?朋友說:聽者不高興的時候聽不到歡快的樂曲的,一句話讓我驚呆,可不是嗎?? 最近我有空就在文學城的攝影沙龍上溜達,(聽說這叫&l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