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08-26 07:03:34)

以下是本文今天在世界日報的連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6549004?from=wj_catelistnews 片段摘要: 一九六六年初夏,我剛讀初二就因文革而休學,那時唯成分論盛行,父親因為在讀中學時全班學生集體加入三青團,就被當成國民黨軍統特務,所以我多次申請參加紅衛兵都落選,也幸好我不是紅衛兵,不敢像紅衛兵一樣打砸搶。 休學後的兩、三年時間裡,我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08-24 08:11:54)

小城華僑的故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碼臨郊一公裏的「華僑新村」,那裡有十幾棟南洋風格的別墅,有的外形是圓拱設計,既富有歷史韻味,又蘊含現代優雅;每家都有一個小庭院,院內鳥語花香,各種果樹美不勝收。 華僑新村周圍是田野和小樹林,環境寧靜溫馨,我每次去華僑新村,就像去了一趟桃花源。上個世紀六○年代初期,在中國很多地方興建華僑新村,是為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8-21 07:45:35)
今天世界日報文章: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6543825?from=wj_catelistnews 年輕時,我在海拔五百多米高的閩西南山區落戶,最喜歡幹的農活是七月夏收之後插晚稻秧苗,可以在烈日下光著膀子幹活,自由自在享受陽光,儘管全身都曬得黝黑發亮,身體卻像鋼鐵打鑄的一樣堅實。我喜歡閩西南山區的太陽,夏季的白天不管有多酷熱,晚上也很涼快,睡覺要蓋被子。 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2-08-19 09:59:23)

以下是本文在世界日報的連接地址: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6265386?from=wj_catelistnews 二十幾年前我來美國後,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下午三點多就放學回家了,美國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在家裡必須要有成人照顧,我們夫妻倆忙著打工維持生計,孩子照顧不來,在老年公寓居住的八旬老爸就常來我家住,便於照顧我的兒子。 老爸來的時候,帶著自己家裡睡的一個單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8-16 13:14:41)
以下是本文8月15日刊登在世界日報的網頁鏈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4/6526899?from=wj_catelistnews 那天早上,我發現家裡的Wi-Fi路由器的綠色訊號沒了,不能上網。於是我按照老辦法,把連結路由器的天線拔掉,把電源切斷,再把路由器的網線拔掉再裝上。一分鐘之後重新啟動,還是不能上網。 根據路由器的訊號顯示,是天線沒有接通,不是機器本身的問題。我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2022-08-14 20:51:03)
以下是今天世界日報網頁的鏈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6519055?from=wj_catelistnews? 土樓歲月裡的報紙情結,也被提煉到我的三十五萬字長篇小說「土樓情人」裡。 主角雲娘是初中回鄉女知青,她是共產黨員生產標兵,但是生活十分貧困。有一天,雲娘帶著下鄉知青到墟場買農具,順便擺攤賣烤菸;她用舊報紙包了八斤最好的烤菸,每斤賣一元,賣菸的收入要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8-13 06:54:24)

今天的世界日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6519051?from=wj_catelistnews 那是六十多年前,當夜幕降臨到中國東南小城時,街頭巷尾路燈昏暗,還是有不少攤販做買賣。他們點著讓人眼花目眩的臭土燈,有的學生還是借著燈光,癡迷地低頭讀書看報。 我想,比起小時候「鑿壁偷光」刻苦讀書的匡衡,我們小鎮的學子們藉著土油燈光讀書報,也是可歌可泣的。 小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2-08-11 11:31:58)

本文發表於今年4月9日世界日報,以下是鏈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6212170?from=wj_catelistnews 那是50年代末期,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年學校都有一次遠足,記得最清楚的一次遠足是去漳州雲動巖。忘記了老師是否為我們介紹過雲動巖是什麽樣子的,隻記得那時家裏七個兄弟姐妹們都在讀書,大哥高中還沒有畢業,最小的妹妹還在幼兒園。媽媽的菜籃裏都是綠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08-09 04:16:53)
本文發表於今年3月23日世界日報。以下是鏈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6180299?from=wj_catelistnews 九○年代初期我來美國之前,住在閩南小城,買菜很方便,街頭巷尾都有賣菜的地攤,走出家門就可以買到菜。 那時沒有超市,隻有菜市,大多菜市是在室外的,最多搭個棚子遮風擋雨。正規的菜市雖然遠一點,也不過五百米,裡麵有街廊式的攤點,家禽、海鮮、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2022-08-06 10:20:06)
7月26日世界日報文章,點擊以下連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4/6477912?from=wj_catelistnews 早年我在閩南居住,因為氣候暖和,一般的民房,有窗戶沒有玻璃窗,也幾乎不用窗簾,需要的話就在窗戶上掛上一塊布而已。有時出差住旅館才看到各種窗簾,但是都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90年代初期到了美國西雅圖之後,經過多年的努力,我貸款買了一座兩層的獨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