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5-02-01 18:22:57)
昨天從朋友圈一篇關於顧準的文章裏看到一句話:知識讓人求實,邏輯讓人求是。這後半句說到了我一直以來想表達的。很多人不知道邏輯是什麽,談論事情也完全沒有邏輯,洋洋灑灑一大篇,貌似有理有據,其實理和據之間的邏輯關係根本不成立。再或者用否定的假設去推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用這種無效邏輯方式論證是非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隻能說想法是好的,也是對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政治個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東西,這次演講的題目就是“作為生活經驗的政治”,我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現在,在我們當代的中國,我們談論政治,經常有兩個誤區。
一個是把政治作為一種高層的精英活動來看待,比如說:政治是什麽呢?就是黨中央要開什麽會了,領導又接見誰了,中央又發什麽指示了。凡是這種視角它都是把政治作為一個高高在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馬雲作為風雲人物被大家談論已經很久了。我其實挺38的,但之前一直忍住了不談他,今天實在是忍不住,必須放個屁出口氣,不想聽聞的請繞道。
我太了解自己,我知道隻要我開口說馬雲必然首先是人身攻擊。我知道這樣很不好,我自己想想也惡心,但我又做不到對他猥瑣的容貌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很多人說他長得醜,其實他的五官拆開看都挺端正的,並不歪瓜裂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14-09-13鳳凰財經
中國出版界過去幾年來出現過很多怪現象,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書,擺明是抄襲的作品,但照樣在市場上很好賣。
另外一種情況是虛構一些書出來。什麽叫虛構?一些書會標榜自己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在全世界怎麽樣受到好評等等。你一看,是本翻譯的書,作者是一個洋人的名字,你再仔細查下去,原來這本書根本不存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法國有一個學者寫過一本書,叫做《無所在的故事》。他把人的生活狀態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所在”,一種是“無所在”。
什麽叫有所在的生活呢?就是你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程序裏麵,比如你每天從家走向單位,從單位走向菜場,然後從菜場走回你家的廚房。你的一生沿著這樣一個固定的道路,重複著,偶爾有一點點意外。
還有一種人生呢,叫無所在的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5-01-20 09:32:45)
人在不想被餓死的時候會饑不擇食,但人也不是隻有在饑餓的侵襲下才不擇食。所以當你看到有人從垃圾堆裏找食物的時候,請你先不要矯情的說吃垃圾堆裏的髒東西很惡心。很多人沒有食物,他們正被餓死。也有人雖然遠離饑餓,但他們故意去垃圾桶裏“擇食”。偶爾這樣做一次是行為藝術。經常這樣做是為了保持良知(良好的感知)。我們都知道地球某個遙遠的角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2015-01-18 20:02:47)
我是查理
你有權利侮辱我以及一切和我有關的人和神和事,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的侮辱是我的權利。我不認為你的權利可以冒犯我的權利,我更不會為此著急而抓起槍。
我有權侮辱任何人任何神任何事,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你們的權利。你們放棄你們應有的權利,用你們沒有的權利來攻擊我,我因此被你們打死了,但我不擔心你們所遭受的侮辱會因為我的消失而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15 22:22:09)
《查理周刊》在法國是一份發行量很小的雜誌,但不影響主編和漫畫家們在業界很有聲望。知名訪談節目主持人說,被殺的是詩人思想家藝術家。
《查理周刊》的漫畫都是有事件背景的,如果不了解法國時政發生了什麽,不會玩法語的文字遊戲,即使看了周刊也無法理解漫畫後麵的意思。之所以有那麽多法國人支持《查理周刊》一是因為有人讀懂了而他們不認為存在侮辱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15 22:19:42)
人類的智慧決定了人類生存的物理世界狀態。人民的智慧決定了人民生存的社會狀態。個體的智慧決定了個體的精神狀態。
感性的活著會比較輕鬆,任何時候都理性是很累的一件事。最好的理性不過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正感性的活著。
自由世界是任由你“誤入歧途”,法製社會是你不能把別人帶入“歧途”。
人要有信仰但未必要信仰宗教。
法律對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0-21 13:17:55)
10月15日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首習在講到互聯網文學時,停下來問:“聽說今天來了兩位網絡作家,是哪兩位啊?”周小平、花千芳兩2迅速站起來並向首習舉手示意。“你們好!”首習說。兩位年輕的網絡作家略顯緊張地回答:“您好,總書記!”座談會結束時,首習還走到他們麵前,親切地說:“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傷腦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