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流

回憶流逝的時光,享受現在的生活,........
博文
《愛的羅曼史》是法國電影《被禁止的遊戲》的主題曲。這部電影由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葉佩斯(NarcisoYepes)作曲,他讓整部電影貫穿吉他音樂發,並且自己親自演奏。
這是他在日本現場演奏的:
NarcisoYepes(RomanceAnonimo)
這是由黑膠唱片轉錄的:
NarcisoYepes-Romancefrom'JeuxInterdits'(1952)
這個中國女孩的演奏很動人:
楊雪霏愛的羅曼史RomanceDeAmorxuefeiyang[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不過,我是個“樂盲”,除了記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字,和一些著名的旋律,別的就知道的很少了。無意中發現了幾張CD,原來是給小孩的有聲讀物,教他們欣賞古典音樂的,覺得給我用也挺合適。也許,會有其他的成年人像我一樣,喜歡這些帶有解說的音樂片段的。
為了支持正版,我就隻介紹試聽的鏈接吧:
兒童古典音樂欣賞CD0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近一個多月,較多聽電影音樂,也重新認識了一些著名的電影音樂大師。在我喜歡的音樂網站《唯美空間》上看到一位網友的類似介紹,覺得很喜歡,馬上就收藏了。覺得也可以推薦一下:
DEREK收藏係列之二:影視原聲音樂精選輯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1太空漫遊》是1968年推出的一部很具影響力的美國科幻電影。大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沒有像一般主流電影那樣,請人專門配樂,而是創新地使用著名的“古典音樂”,其中主要是著名現代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裏蓋蒂以及施特勞斯父子的作品。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SpokeZarathustra)是我很喜歡的,用在這部電影也很般配。
中國人特別熟識的約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著名合唱–希望與榮耀之邦(LandofHopeandGlory)
在英國最常聽到的頌歌,除了法定的國歌《天佑唔王》(GodSavetheQueen)以及號稱第二國歌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官方軍歌《統治吧,不列顛尼亞》(Rule,Britannia!),最著名的應該是《希望與榮耀之邦》(LandofHopeandGlory)。
該歌的曲子選自愛德華·威廉·埃爾加爵士的第一首《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andCircumstanceMarchNo.1.)。那雄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TheBeautyofMathematicsandtheLoveofGod

SalaamandGreetingsofPeace:Hereisaninterestingandlovelywaytolookatthebeautyofmathematics,andofGod,thesumofallwonders.
1x8+1=9
12x8+2=98
123x8+3=987
1234x8+4=9876
12345x8+5=98765
123456x8+6=987654
1234567x8+7=9876543
12345678x8+8=98765432
123456789x8+9=987654321
1x9+2=11
12x9+3=111
123x9+4=1111
1234x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合唱《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的終結部分,而《第九交響曲》是公認的貝多芬最傑出的交響樂作品,也是唯他一一部加入人聲的交響樂。《歡樂頌》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席勒的(1759——1805)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宏。貝多芬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席勒詩作之一,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布蘭詩歌》(CarminaBurana)是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CarlOrff)的傑作。
《布蘭詩歌》實際上是中世紀(大約十三到十四世紀)的時候由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神學院學生,行吟詩人們創作的詩歌和戲劇集,被埋沒在曆史的的灰塵中幾個世紀後的1803年,才被人們在德國的慕尼黑南阿爾卑斯山穀中小鎮內的迪克特博伊倫修道院裏發現,(所以《布蘭詩歌》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看過《茜茜公主》三部曲中《皇後的命運》的人,一定不會忘記,年輕的皇後茜茜在威尼斯劇院裏遇到的情況和劇團觀眾一起高唱的那首歌曲。該曲就是著名的《希伯萊奴隸之歌》,也叫160;《飛吧,乘著思念金色的翅膀》,選自威爾第的歌劇《那布果》(Verdi-Nabucco-ChorusofHebrewSlaves)。這首歌使威爾第成了意大利的民族英雄,《那布果》這部歌劇在1842年3月9日首演時,正是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當年的大學生活,用現在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枯燥的,在工作日,宿舍-飯堂-教室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不過,當年的大環境就是那樣,大家都如此,而且也沒有太多的其他活動誘惑,心裏還是很舒暢的。晚自習是每天必修的功課,不過,選那間教室卻是有點學問的。有的同學幾年如一日,在同一個教室、同一個位置,雷打不動–他們基本上都是勤奮好學的好學生。有的同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