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

those blessings God sends from heaven to make us smile, laugh, or to break our hearts and gently nudge us closer to His side
博文

標  題:7月6日經  節:『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代下二十章十二節)以色列人中,有人因為未奉神命,輕易用人手去扶住約櫃,以致遭了擊殺。雖然他去扶的目的頂好-為著要按住約櫃的震動-但是他的僭越使他喪失了生命。信心的生活是怎樣的生活呢?就是自己一點不管,讓神去負全責。如果我們已經將一件事情完全交托了神,我們自己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你的靈魂知道神在哪裏,你的理性卻僭越地要憑據。我不知道你是否用心讀了耶穌。“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唯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 顯明出來”(約翰福音1:18)。這個沒有上過學、33歲便死去的木匠之子,竟留給了世界一條通天的路;一千九百九十五年來,他的愛征服了人類的心;信仰他的歐洲和北美土地上,生長出現代文明的洪流;今天有十六億從文盲到文豪、從農婦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  題:6月30日經  節:『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伯四章十六節)二十年前,一位朋友送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作『平安』(TruePeace)其中的信息是說:神在我裏麵最深處等待著與我談話,隻要我願意安靜下來,就可以聽見他的聲音。我想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就開始安靜起來。我一開始,便有一陣喧噪的聲浪送進我的耳鼓來,有的是從外麵來的,有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6-29 18:47:23)

標  題:互相擔當重擔經  節: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六章2節)當神把一些生活困乏的人放在你周圍時,祂清楚知道他們的需要,並且祂也賜給你資源,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你知道在神手中沒有意外的發生。當你的周遭有需要出現時,馬上到天父那兒,向祂說:「?把我放在這兒,一定有?的原因。?知道事情會如何發生。?要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6-28 19:34:32)
標  題:你的寶藏在哪裏?
經  節: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路加福音十二章34節)你最珍惜的東西,就是你的寶藏。你投資最多錢與時間的地方,是你的寶藏。你最關心的話題,是你的寶藏。其他人對你的認識,就是你的寶藏的最佳指標。大部分的基督徒很快就自稱,神在他們心中是最重要的寶貝。然而,他們的行為往往透露出他們的寶藏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  題:6月26日經  節: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瑪拉基書一章2節)  主所愛的,祂必管教。
  這是多麼安慰人的話,使剛硬的都軟化了。
  「這樣的苦難為何臨到我?」
  你這樣問,神回答你:
  「沒有別的理由,隻因為我愛你。」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聖經的應許正如樹的濃蔭,可以遮蔽
  煎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6-25 17:28:46)
貧和貪選自:汪恆祥 自在的人生紐約有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了三餐,淪為乞丐。近來,大概是覺得中國人較有善心,常見到有幾位衣衫襤褸的白種人,默默地長跪在中國城的街頭,胸前掛著一塊牌子,用中文寫著他是一個無家無業無錢的人,期待大家的施捨。由於每天在曼哈頓都會看到許多行乞的人,紐約客縱有愛心,久而久之,也變得無力去一一察看,那一位是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6-25 06:39:27)

標  題:當憐恤!經  節: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馬太福音十八章33節)憐恤是一項禮物,不是你應得的。受懲罰及承當自己行為的後果,是罪的公義代價,但憐恤人的人不應該向犯罪的人討公道。若不是神的憐憫,我們所有人早就麵臨祂可怕的審判。若不是祂的憐憫,我們早在第一次犯罪後就被定罪。若不是祂的憐憫,祂會在我們每次犯罪後懲罰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應許你:
   作世界的柱石,
   保守你心靈健壯。
   我應許你:
   走當行的路,路途長短適宜;
   保證你不多走一步。
   我應許你:
   你的陰影絕不致影響你鍾愛的人的路。
   我應許你,即使耽延,
   那一日必然來到;
   屆時我接你安返天家。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5-24 18:06:03)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馬可福音十四章9節)我們可能假設自己向神熱愛的表達,對神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神的眼中,你的奉獻可能比你所想像的,更有價值得多了。我們對基督的愛與奉獻,可能成為將來歷世歷代對神的記念。這個女人發自內心深處向耶穌表達自己的愛。她如此做,不是要博得門徒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首頁]
[尾頁]